午门外每日都有数百乃至上千人被押赴刑场,血染大地。
整整一月,地面上的血迹从未干涸。
秦淮河因无数鲜血汇入,河水泛着诡异的猩红。
河中的鱼虾吸食人血后,竟也变得异常凶残。
朝堂之上,六部要职空缺大半。
尚书、侍郎等重臣,或因涉案被诛,或因失职被黜。
应天府内的文武百官,折损近半!
粗略估算,仅应天府内因此案丧命者,就不下三万之众。
这还不包括各地涉案官员的九族亲眷。
待各地案犯押解进京,又将掀起新一轮的腥风血雨。
照此情形,胡惟庸一案至少要夺去五万条性命。
若朱元璋借题发挥,死者更将不计其数!
为填补朝堂空缺,朱元璋与众皇子不得不从地方紧急抽调年轻官员入京。
靠着这些新晋官员,大明朝廷才得以勉强维持运转。
然而这些新晋官员资历尚浅,办事能力也略显不足。
如今朝廷政务,几乎每件都需要朱元璋亲自过问,外加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诸位皇子共同监督,方能确保朝局稳定。
所幸当下由太子朱标领衔,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共同辅政理国。除朱元璋与太子朱标共用一套班底外,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各自都培养了自己的幕僚团队协助处理政务。
特别是燕王朱棣麾下的道衍和尚,堪称政务奇才中的翘楚!此人每日能投入八个时辰处理朝政,任何政务经朱棣转交后,道衍总能即刻提出最优解决方案。在道衍的鼎力支持下,朱棣展现出了惊人的办事效率。
原本朱元璋分配给诸位皇子的政务量相当,但因朱棣效率过高,加之朝中缺人,朱元璋便顺势给朱棣加派了大量政务。权责与事务量成正比,朱棣的权柄也随之扩大。在道衍的全力辅佐下,朱棣的权势已逐渐逼近太子朱标,成为众皇子中唯一接近储君权位者。
此次朝堂大清洗虽令中枢几近瘫痪,却也使朱元璋筹划数月的新政得以顺利推行——但凡反对者皆被指为胡惟庸同党下狱问罪。
尽管有诸位皇子及其幕僚分担政务,但太子朱标与朱樉、朱棡、朱棣等人理应公务缠身。即便朱元璋本人勤政至极,若无众皇子协助,这般繁重的国事也难以独自应对。
今日燕长倾见太子朱标带着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齐至,不免有些意外。
朱标苦笑着解释道:眼下朝局总算勉强稳住,六部也能正常运转,这才抽得出空来。
这一个月里,朱标深刻体会到了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道理。
一月前,胡惟庸威逼 ,将大批文臣和部分勋贵绑上战车。他命文臣带着仆役,勋贵派出家将,再加上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率领的部分人马,凑出近万杂兵直扑皇宫,企图挟持皇子要挟朱元璋。
谁知刚到宫门外,就被朱樉率领的府军团团围住。更出人意料的是,毛骧突然倒戈,带着锦衣卫将叛军一网打尽。
原来毛骧早受朱元璋密令,故意让胡惟庸抓住把柄,就为关键时刻反戈一击。
这一计果然奏效。叛军顷刻溃散,连应天城外三十万京军都没动用,胡惟庸的谋划便彻底失败。
但捉人容易善后难。为维持朝廷运转,朱元璋父子这一个月几乎没合过眼。如今局势稍稳,他们才借口询问土豆收成之事,偷得半日清闲。
见众人想偷懒,燕长倾笑道:既然来了,不如听听《屠龙技·第一核心之【权】》朱标等人闻言,顿时露出见鬼般的表情。
......
农学院院长办公室的小会议室内。
燕长倾如往常一般站在讲台前,身后的整面墙已被改造成黑板。
这几个月里,他并非无所事事,前世的黑板、粉笔、黑板擦等教学工具,皆被他一一复现。
台下,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一众皇子坐在前排,神情哀怨,愁眉不展。
【原以为来燕先生这儿能偷得半日清闲,谁知竟是一场空。】
【燕先生莫非是恶鬼转世?为何偏要在今日休沐之时讲授《屠龙技》?】
【明日、后日,哪怕大后天也好,为何非得是今天?】
【《屠龙技》啊……头一回觉得学这东西如此令人抗拒。】
【我不想学了,反正我也不当皇帝,监国辅政又累又烦,不如做个逍遥王爷!】
【我与七弟明明不是假太子,为何也要听这《屠龙技》?】
【现在不是,但快了。听说父皇嫌政务繁重,大哥他们忙不过来,准备将我俩也立为假太子,一同监国。】
……
众皇子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情愿。
今 们齐聚农学院,本是为了躲清闲,谁知竟被燕长倾抓来上课。
然而,他们的不满只能藏在心里。
第三排座位上,朱元璋与马皇后正襟危坐。
得知燕长倾时隔四月再度开讲《屠龙技》,朱元璋当即搁下奏疏,从宫中匆匆赶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