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何必徒增朝廷开支?若提高俸禄后官员依旧贪墨,岂非既浪费国库银两,又折损天子颜面?
朱元璋坚持认为现有俸禄足矣。只要官员厉行节俭,减少应酬往来,养活家小绰绰有余。至于 者,见一个杀一个便是。
正如他常言:纵有百万 ,朕便斩百万头颅,绝不姑息!
燕长倾微微摇头:严刑峻法终究治标不治本。
欲肃清 ,须先明辨官员因何而贪。依臣之见, 可分三类。
此言一出,朱元璋、马皇后及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皆露出探究之色。这等分类说法,他们倒是首次听闻。
第一类,正是陛下深恶痛绝的蠹吏。此辈上欺朝廷,下压黎民,唯知损公肥私。
这类 不论家资厚薄,贪欲永无止境。其所作所为,既不顾社稷安危,亦不念百姓死活。
“他们一心要将朝廷与百姓的利益,统统化作私囊之物!!!”
“这些官员尽是国之蛀虫,实乃祸国殃民的 !”
“此等 污吏,当诛!亦该杀!!!”
燕长倾神色平静地剖析着第一类 。
朱元璋、马皇后,连同太子朱标及朱樉、朱棡、朱棣等诸位皇子,纷纷颔首称是,这般 确实该杀。
“第二类 ,最为常见,数量也最多。”
“他们为官,不过是想让自己、家人乃至宗族过得更体面些。”
“这类 往往出身寒微,或原本地位卑微,难获他人敬重。”
“故而指望通过仕途改变境遇。”
“本质上,若为官真能达成所愿。”
“譬如改善家境,赢得他人尊重等。”
“他们倒未必会贪。”
“可一旦发现官位并未带来预期中的富贵与尊荣。”
“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便会驱使他们伸手敛财。”
“比起第一类巨贪,这类只能算中贪,虽为己谋利,却未丧尽天良。”
“在朝廷未能满足其期望前,他们会不择手段地贪墨,盘剥国家与百姓。”
“可当贪得足够,心愿得偿后。”
“他们又会收手,转而做个称职的官吏。”
“因此对这类 ,应当分化瓦解,防止他们因理想破灭而彻底堕落。”
听完燕长倾对第二类 的剖析,朱元璋、马皇后与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皆露出深思之色。
因现实落差而堕落成贪之说,对皇家众人而言,确是闻所未闻的新鲜见解。
经过仔细品味,这番话确实蕴含着几分道理。
第三类 官员虽然少见,但在当下确实存在。
这类官员若不 受贿,全家老小便难以维持生计。
对于这些被迫 的官员而言,若有选择余地,他们必定不愿走上这条歧路。
即便别无选择,这些官员往往也只收取足以维持家人生计的钱财,随后便会收手。
这类 属于小贪之列,正是我们应当争取和团结的对象。
唯有采取拉拢、分化、消灭相结合的策略,才能真正解决官员 问题。
......
要团结那些被迫 的官员。
分化那些因各种原因而 的官员。
严厉打击那些为一己私利欺上瞒下、鱼肉百姓的 污吏。
只有真正做到拉拢一批、分化一批、打击一批,才能有效遏制 现象的滋生。
若仅靠简单粗暴的杀戮来惩治 ,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
即便现在杀得完,待陛下百年之后, 污吏的数量反而会变本加厉!!!
燕长倾这番话令太子朱标及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燕先生真知灼见,令人茅塞顿开!】
【难怪父皇严惩 却收效甚微,原来关键在于未能探究 根源!】
【凡事须究其根本, 问题亦当如此。】
【唯有对症下药,方能从源头遏制 滋生!】
【拉拢、分化、打击的策略,不仅适用于反腐,或许也可用于其他领域?】
【若真能落实燕先生的三步策略,大明 数量必将大幅减少!】
百姓不惧死亡,又怎能用死亡来威慑他们?若官员面临不贪即全家饿死的绝境,纵使陛下诛尽 ,又如何震慑这类人?
不贪,举家立时饿毙;贪了,日后东窗事发,亦是满门抄斩。两害相权,任谁都会选择前者——至少贪墨能多活些时日。
......
此刻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对根治 痼疾已各有思量。他们终将明白,不能如父皇朱元璋般仅靠屠刀解决问题。
朱元璋面色阴沉。在他眼中, 就是 ,何须追问缘由?无非是欲壑难填,杀之即可。但燕长倾让他意识到: 成因各异,许多官员本不愿堕落,而朝廷本可引导他们远离 。
陛下是圣人,却不可要求百官皆成圣贤。燕长倾叹息道,官吏亦是有血有肉的凡人,渴望优渥生活、他人敬重、权势地位——只要不祸国殃民、不违大明律法,这些诉求本可包容。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