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余光扫过同僚,凝视着渐行渐远的张士诚,心中暗道:莫要辜负我的期望。他收下厚礼举荐此人,自有其考量——这位精明的权臣向来只收能臣的贿赂。
在朱慕眼中,胡惟庸虽贪却擅于识人,总能从行贿者中甄选出真才实学之辈。此番举荐亦是如此,经过巧妙试探,他断定张士诚乃难得的帅才。
更深层的算计在于:胡惟庸欲登顶文官之首,需要在军中培植亲信,张士诚正是他布局的重要棋子。
胡惟庸对张士诚始终存有戒心,特意安排赵普胜与冯国用、冯胜兄弟担任副将。这三人皆是汉王心腹,有他们监视,张士诚纵有异心也难以施展。
为防万一,胡惟庸更将张士诚的两位胞弟——张士德与张士信扣在金陵,如同给张士诚套上双重枷锁。有这两重保障,量他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
王保保,此战关系重大。察罕神色凝重地叮嘱,你需率这一万精兵伪装主力,务必让江南守军误以为我军仍在濠州。尤其要盯紧定远方向,黑旗军若有所图,必从此处下手!
末将定不辱命!王保保抱拳应诺。
察罕又嘱咐:若事不可为,当以保全兵力为先。
待大军开拔后,王保保立即下令:全军拉开间距,多树旌旗,马尾绑上树枝扬尘造势!
濠州城头,宋品望着远处腾起的烟尘,握刀的手微微发颤。这是他首次独当一面迎战官军,对手还是名将察罕。
滚石檑木就位!
烧沸金汁热油!
手列阵!
云梯手待命!
一道道军令脱口而出。这位常年活在兄长光环下的将领,此刻展现出难得的镇定与调度之才。能临阵不乱统御三军者,纵非名将亦堪称良将。
城下忽见字大旗猎猎作响,宋品急令:速派快马通报,察罕主力已至城下!
王保保凝视城墙,沉声喝道:高举帅旗!虽为疑兵,他决意要打出察罕军的威风。
察罕率领四万大军在荒野小道上疾行,斥候四散侦查,沿途遇到行人便立即擒拿。
谷城县内。
收拾行装,我们该启程了。
王离闻言欣喜,离家已逾三日,他心中记挂母亲。
二人动作利落,行囊本就简单,不多时便整理妥当。
行至城门处,未及出城,忽闻城头响起急促铜锣声。一个沙哑嗓音扯着嗓子喊道:敌兵来袭!速关城门!
霎时间,城门口的小和尚与王离只觉周遭人群骤然 动,如旋风般四散奔逃。街市上的商旅行人纷纷寻找藏身之处。
两名传令兵飞奔下城,跃马扬鞭,沿途鸣锣示警。片刻间,敌袭的消息便传遍这座小城。
转瞬间,繁华街巷变得冷清肃杀,只剩黑甲士兵列队奔走的沉重脚步声,为城中平添几分肃杀之气。
谷城县地处三省通衢,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巾军、李思齐、博罗的军队都曾在此鏖战,最终归入朱慕麾下。
如今,张良弼兵临城下。
见百姓躲避之迅捷,小和尚与王离相顾愕然,眨眼间街上竟只剩他们二人。
二位何人?为何滞留街头?
一队士兵驻足喝问,为首的 手按刀柄,目光警惕。
王离心头一紧,望向小和尚。
小和尚从容取出令牌, 见状立即躬身:原来是锦衣卫大人,下官这就通禀城守。
不多时,数名将领疾步而来。
小和尚打量着为首之人,心中浮现其履历:张亭,蜀中人氏,原为元廷谷城守备。汉王兵至时诛杀蒙古贵族献城,仍授原职......
王离则注意到,这位守将听闻敌讯非但不慌,眉宇间反透出跃跃欲试之色,显是骁勇善战之辈。
王离环顾整洁的街道与往来有序的兵卒,暗自思忖:自铜锣示警起,城头守军未见慌乱,随后城内传讯,巡防士卒迅速就位,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他注意到那些士兵神情肃穆却不失镇定,引导百姓避难的举动也显得训练有素。从警讯初响到街面肃清,仅一刻钟光景,期间竟无一起扰民事件。
谷城兵马纪律严明至此,这位守备大人当真不凡。
再看守备身后众将领,除一人神色紧绷外,余者皆战意昂然。王离心头稍安——有此强军坐镇,必能坚守至襄阳援军抵达。
张亭将军,来敌何人?小和尚上前两步问道。
张亭抱拳朗笑:老冤家张良弼!当年他在李思齐帐下就啃不动谷城,今日照样得滚回去!此言引得众将哄然附和:
那厮上次放狠话,这回定要他有来无回!
正该斩了这祸根!
见将士们士气如虹,王离最后一丝忧虑也消散了。待张亭登城布防后,他低声问道:我们该当如何?
小和尚指向客栈:回去。见王离疑惑望向城头,他解释道:你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去了反成累赘。何况代表汉王在此,若被问及城防策略——说错了误事,不说又损威名,不如避之。
妙哉!王离抚掌而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