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的阳光透过栅栏,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刘阳明攥着衣角,看着十三阿哥胤祥的身影越来越近,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跳动。他不知道这场会面会带来生机还是更深的深渊,只能死死记住隔壁老人那些颠三倒四的疯话 —— 或许那是他唯一的筹码。
“刘阳明?” 十三阿哥站在栅栏外,声音清朗,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他穿着石青色常服,腰间的玉佩随着动作轻轻晃动,阳光照在他脸上,能看清细密的绒毛,比历史画像上多了几分鲜活。
“是…… 是我。” 刘阳明赶紧站起来,铁链在地上拖出刺耳的声响。他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镇定些,可膝盖还在打颤,昨晚没睡好的眼睛里布满血丝。
十三阿哥没急着问话,只是打量着他,目光从粗布囚衣扫到磨破的鞋底子,最后停在他乱糟糟的头发上。“他们说你是刺客。” 他突然说,语气听不出喜怒。
“不是!我不是刺客!” 刘阳明慌忙摆手,“十三阿哥明鉴,我就是个普通秀才,因为穿着古怪被误会了!”
“普通秀才?” 十三阿哥挑了挑眉,侧身靠在栅栏上,“普通秀才会说‘地球是圆的’?会用‘妖术’(指手机)照路?会知道明年西北战事的胜负?”
刘阳明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他没想到十三阿哥知道这么多,看来康熙早就把他的底细查了个大概。他咽了口唾沫,决定赌一把 —— 历史书上说十三阿哥胤祥 “精于算学,通达世务”,或许会对他的 “异常” 更包容些。
“回十三阿哥,” 刘阳明深吸一口气,“小的不是普通秀才,是…… 是得了异人指点的。”
“异人?” 十三阿哥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什么样的异人?”
“是…… 是个游方道士,” 刘阳明胡诌道,大脑飞速运转,“他说我有慧根,教了我些奇闻异术,还说…… 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话倒是像《三国演义》里的。” 十三阿哥笑了笑,眼神却更锐利了,“那他教没教你,该怎么活命?”
刘阳明的心一沉,知道这是在试探他。他看向十三阿哥身后的侍卫,又看了看走廊尽头打盹的狱卒,压低声音说:“道士说过,康熙五十九年秋,西北会有大捷,但京城会有小规模叛乱,是…… 是几个失意的宗室子弟干的,领头的姓爱新觉罗,单名一个‘保’字。”
十三阿哥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眼神变得凝重。他盯着刘阳明,足足看了半盏茶的功夫,才缓缓开口:“你怎么知道?”
“是道士说的。” 刘阳明坚持着自己的谎言,手心全是汗,“他还说,这次叛乱虽然规模小,但牵连甚广,要是处理不好,会影响西北军心。”
他赌的是历史记载的准确性 —— 康熙五十九年十月,抚远大将军胤禵确实在西藏取得大捷,而同年冬天,京城确实有几个宗室子弟因不满康熙对储位的拖延而密谋叛乱,领头的正是辅国公阿布兰的侄子,名叫爱新觉罗?保泰。这件事后来被康熙压了下去,史书上只有寥寥几笔记载,知道详情的人不多。
十三阿哥沉默了,手指在栅栏上轻轻敲击,发出 “笃笃” 的声响。阳光从他身后照过来,在他脸上投下长长的阴影,看不清表情。刘阳明的心脏快跳出嗓子眼了,他不知道十三阿哥会不会相信,会不会觉得他在妖言惑众。
“你想要什么?” 十三阿哥突然问。
刘阳明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什么?”
“你帮了我,自然想要回报。” 十三阿哥看着他,“是想出去?还是想做官?”
刘阳明这才明白,十三阿哥相信他了!或者说,至少愿意相信他说的叛乱消息。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脱口而出:“我想…… 我想换一碗糙米饭。”
十三阿哥愣住了,身后的侍卫也愣住了。他们大概没想到,这个人知道如此重大的秘密,所求的竟然只是一碗糙米饭。
刘阳明也觉得自己有点没出息,可他是真的饿。从穿越到现在,他就没吃过一顿饱饭,那碗馊米粥根本填不饱肚子,现在胃里空得发疼,脑子里全是食物的影子 —— 红烧肉、汉堡、甚至是学校食堂最难吃的面条。
“就…… 就一碗糙米饭,” 刘阳明有点不好意思地补充,“能加点咸菜就更好了。”
十三阿哥突然笑了起来,不是嘲笑,是真的觉得好笑。“有意思,” 他对身后的侍卫说,“去,让御膳房送点吃的来,要好的。”
“不用不用!” 刘阳明赶紧摆手,“糙米饭就行!普通咸菜就好!我怕…… 怕太好的吃了,以后再也吃不到了。”
这话半真半假。他确实怕以后吃不到,但更怕吃了御膳房的东西,被人抓住把柄,说他攀附权贵。在这深宫之中,低调才是保命的王道。
十三阿哥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点了点头:“也好。” 他对侍卫吩咐了几句,侍卫应声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