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4月1日,06:17
地点:“苟命号”舰桥指挥室
舷窗外是泼洒的墨色宇宙,一颗暗红恒星悬在视野边缘,像枚烧到尽头的炭火,连光芒都带着腐朽的滞涩。我盯着主屏幕上跳动的航行参数,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控制台边缘的金属纹路——那里有一道细微的划痕,是上个月规避流浪文明探测器时,船体震颤留下的印记。
“季哥,还有三个标准时抵达目标星域,维度折叠引擎能量储备87%,外层护盾轻微损耗,不影响后续行动。”AI“零”的电子音没有起伏,却精准捕捉到我紧绷的神经,补充道,“罗辑教授在观测舱请求通讯,已接入副屏。”
副屏亮起,罗辑的脸出现在上面,眼底的红血丝比出发前更重,下巴上冒出了青色胡茬,手里还攥着那本磨破封面的笔记本。“勃达,根据前序观测数据,目标恒星系存在异常耀斑活动,近百年内爆发过三次超级耀斑,最近一次就在三年前,能量强度足以击穿中级护盾。”
我点头,指尖在键盘上敲击,调出恒星的三维模型,暗红色的星核外包裹着紊乱的等离子体云,像一层随时会炸开的脓包。“已经让科研组做过模拟推演,只要保持在恒星引力半径外三个天文单位的安全区,耀斑冲击的影响能控制在可承受范围。”
“但风险依旧存在。”罗辑翻过笔记本,页面上画着密密麻麻的能量轨迹图,“我们需要的是稳定的恒星能量采集,不是赌命。如果耀斑提前爆发,采矿组的机甲会直接暴露在高能辐射下,连全维度伪装都撑不过十分钟。”
我沉默着调整屏幕视角,画面切到“苟命号”的外部摄像头,十二台中级机甲正列队紧随飞船,银灰色的机身在暗宇宙中泛着冷光,机甲外壳上的能量传导纹路微弱闪烁,像蛰伏的野兽。每一台机甲里都坐着三名采矿组成员,他们是上个月刚完成集训的骨干,其中最年轻的才二十三岁,出发前还偷偷问我,能不能带点宇宙适应型作物的种子,说想在采集间隙种在机甲里。
“没有绝对安全的宇宙。”我声音压得很低,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艰涩,“维度融合技术的研发卡在高维能量数据上,系统提示必须获取恒星核心的高维残留样本,这颗红矮星是最近的目标,再绕路就要多消耗六个月的能量,我们耗不起。”
罗辑的目光落在副屏角落的社群人数统计上,2003人,比三个月前少了2人——其中一人是在破解外星文明残骸时被未知辐射侵蚀,另一人死于机甲训练事故。他叹了口气,笔记本的纸页在屏幕里微微晃动:“我不是反对,只是想提醒你,每一步都要把‘苟命’刻到骨子里。这样,我带观测组全程监测恒星活动,一旦出现耀斑前兆,立刻预警。”
“好。”我关掉通讯,起身走向舰桥舷窗,冰冷的金属触感透过掌心传来,驱散了些许疲惫。暗红恒星的光芒穿透舷窗,在地板上投下一道扭曲的光斑,像一道凝固的血痕。宇宙就是这样,从来不会给你万全的选择,所谓的苟命,不过是在无数个死局里,抠出一条勉强能走的生路。
时间:2011年4月15日,14:23
地点:荒芜恒星系安全区,“苟命号”外部采矿点
“各单位注意,进入预定采集坐标,机甲编队呈扇形展开,保持间距500米,能量护盾全开,采集臂预热。”我盯着主屏幕上的机甲分布实时图,声音通过加密通讯传到每一台机甲的驾驶舱。
十二台机甲缓缓散开,像一把张开的银灰色折扇,采集臂从机身两侧伸出,顶端的能量钻头开始旋转,发出高频的嗡鸣,在暗宇宙中荡开细微的空间涟漪。暗红色的恒星在远处沉默燃烧,等离子体云缓慢翻滚,每一次轻微的涌动,都让观测组的警报系统亮起淡黄色的预警灯。
“季哥,恒星表面活动正常,能量波动稳定在安全阈值内。”罗辑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采矿组可以开始提取恒星能量,注意控制采集效率,不要超过30%,避免引发能量潮汐。”
“收到。”我看向采矿组组长李伟的实时画面,他正操控着编号01的领头机甲,采集臂精准对准恒星的能量逸散区,蓝色的能量束从钻头射出,像一条柔韧的丝带,缠绕上暗红的星体表面,将逸散的恒星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机甲的储能舱。
“01机甲储能舱装载10%,能量稳定,无泄漏。”
“03机甲采集臂运转正常,辐射值在安全范围。”
“07机甲请求调整采集角度,当前区域能量密度偏低。”
通讯器里的汇报声此起彼伏,带着有条不紊的秩序感。我靠在指挥椅上,指尖轻轻敲击扶手,目光扫过屏幕上的各项数据:恒星能量密度、机甲护盾强度、储能舱装载进度、宇宙背景辐射值……每一个数字的细微波动,都可能是致命的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