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江州市闷热难耐,黏稠的空气仿佛能拧出水来。王秀英迈着焦急的步子从社区诊所走出来,额上的皱纹被汗水浸得更加明显。她刚听说自家五岁的孙子李晓明发烧了,而她那不靠谱的儿媳居然只给孩子吃了退烧药。
“现在的年轻人,一点经验都没有。”王秀英自言自语,拐进了附近的小公园。她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孩子们发烧从不用西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子比什么都管用。
池塘边,几只青蛙跳入水中,留下圈圈涟漪。王秀英眼睛一亮——对了,活蝌蚪!她小时候发烧,母亲总是捞几只活蝌蚪让她生吞,说是能清热解毒。效果立竿见影,从没出过问题。
她找来塑料瓶,蹲在池塘边,小心翼翼地捞起七八只游动的小黑点。
“李婶,你这是做什么呢?”邻居张阿姨路过,好奇地问。
“明宝发烧了,给他弄点土方子。”王秀英得意地晃了晃瓶子。
张阿姨皱眉:“现在不都去医院吗?这些土方子靠谱吗?”
“你们年轻人懂什么?”王秀英不以为然,“我小时候都是这么治好的。现在的药片片,贵不说,还有副作用!”
说完,她头也不回地朝儿子家走去。
李晓明躺在床上,小脸烧得通红。母亲张琳用湿毛巾轻轻擦拭他的额头,眼里满是担忧。
“妈,你怎么来了?”开门见到婆婆,张琳有些意外。
“我要不来,你们就任由明宝这么烧着?”王秀英径直走向孙子,“乖宝,奶奶来了,奶奶有办法。”
张琳看到婆婆手中的瓶子,心里一沉:“妈,这是什么?”
“好东西,比你们的药管用多了。”王秀英倒出两只蝌蚪在碗里,黑乎乎的小生物在清水中扭动。
张琳顿时明白了婆婆的意图,声音提高了八度:“妈,你不会是要让晓明吃这个吧?”
“大惊小怪什么?活蝌蚪清热解毒,我们祖祖辈辈都这么用的!”
“不行!绝对不行!”张琳挡在床前,“这多不卫生,谁知道有没有细菌寄生虫!”
王秀英一把推开儿媳:“走走走,我养大的儿子就是这么治好的,现在不也挺健康?你们这些书呆子,就知道迷信医院!”
争吵声中,李晓明的父亲李强回来了。了解情况后,他犹豫地站在了母亲这边。
“琳琳,妈也是为孩子好。我小时候发烧,妈也给我吃过蝌蚪,不是没事吗?”
张琳不可置信地看着丈夫:“李强!你疯了吗?这是活蝌蚪啊!”
最终,在三比一的“投票”中,张琳败下阵来。她眼睁睁看着婆婆捏住儿子的鼻子,待他张嘴呼吸时,将两只活蝌蚪塞了进去。李晓明咳嗽了几声,把小生物吞了下去。
孩子恶心得直干呕,王秀英却满意地笑了:“今晚再吃两次,明天保管退烧。”
张琳冲进卫生间,忍不住呕吐起来。
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李晓明的烧真的退了。他在床上玩着积木,脸色也红润了许多。
“看看!我说什么来着?”王秀英得意洋洋,“老祖宗的智慧,比什么专家都强!”
李强也松了口气:“妈,还是你有办法。”
只有张琳仍然忧心忡忡:“我还是不放心,万一有什么问题...”
“能有什么问题?不是已经好了吗?”王秀英打断她,“你就是见不得我孙子跟我亲。”
张琳咬紧嘴唇,没再说话。
随后的几个月里,李晓明似乎恢复了正常。王秀英越发得意,逢人便夸她的“祖传秘方”。张琳也逐渐放下了心中的疑虑,或许婆婆是对的,这种古老的方法确实有效。
直到十月的一个晚上。
李晓明正在地板上玩玩具车,突然,他手中的车掉在了地上。张琳刚想问他怎么了,却见孩子眼神发直,小小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抽搐。
“明宝!”张琳冲过去,只见儿子口吐白沫,双手紧紧抱住头部,发出凄厉的哀嚎。
李强从厨房跑出来,看到这一幕,手机差点掉在地上:“怎么回事?”
“不知道,突然就这样了!快叫救护车!”
去医院的路上,李晓明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等到达江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时,他已经完全失去了意识。
“立即做CT检查!”急诊科医生当机立断。
等待结果的时间漫长而煎熬。张琳靠在李强肩上,浑身发抖。王秀英也闻讯赶来,不停地念叨:“怎么会这样,前几天还好好的...”
当CT结果出来时,医生的脸色让一家人的心沉到了谷底。
“情况非常严重。”神经外科主任陈医生指着CT片,声音凝重,“孩子颅内有多处阴影,初步判断是...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李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
CT片子上,那些细密的阴影如同恶魔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大脑里。
“需要立即手术。”陈医生的语气不容置疑,“但在此之前,我需要了解孩子最近是否吃过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或者生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