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冯·海因里希家族办公室的初步协议,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图谱艺术”濒临枯竭的血管。虽然正式的尽职调查和法律流程才刚刚启动,那笔天文数字的资金尚未真正落袋,但那份来自顶级老牌资本的默许和意向,本身就具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它像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改变了“图谱艺术”周遭的能量场。
之前那些因魏友泉打压而观望、退缩甚至落井下石的合作伙伴和潜在投资者,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电话重新变得容易接通,邮件回复的速度加快了,语气也从公事公办的冷淡,多了几分试探性的热情。甚至有两家之前卡住“图谱艺术”关键授权的欧洲文化基金会,也主动派人前来接触,表示“可以重新评估合作的可能性”。
林薇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以高超的外交手腕和恰到好处的信息释放,迅速稳住了摇摇欲坠的局势,并开始为“暗流计划”的后续推进铺路搭桥。公司内部,那种压抑的、濒临解散的低迷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振奋和背水一战的决心。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喘息之机,但危机远未解除,必须争分夺秒。
苏晚将自己彻底投入了工作。她像一台精密而不知疲倦的机器,高速运转着。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会议、谈判、方案审核,与冯·海因里希团队繁琐的法律条款拉锯,与技术团队攻克“暗流”平台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壁垒,与“棱镜”小组筛选、打磨首批上线的数字艺术藏品……她的大脑时刻处于超频状态,处理着海量的信息和巨大的压力。
她强迫自己进食,维持基本的体力,但睡眠却成了奢侈品。无数个深夜,她独自留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只有电脑屏幕的冷光和城市不眠的灯火作伴。咖啡和浓茶已经失效,她偶尔会需要一点点烈酒,才能压下那几乎要冲破太阳穴的神经性头痛和深入骨髓的疲惫。
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更多的是如履薄冰的谨慎和面对庞大未知的焦虑。她不能出错,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让这来之不易的转机瞬间倾覆。魏友泉的阴影依旧无处不在,她不知道他何时会察觉,会以何种方式再次出手碾压。这种无形的压力,像一把始终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她需要释放。不是通过酒精,也不是通过那管危险的“星尘”。她需要一种更直接、更原始的方式,来确认自己还活着,还有感知温度和欲望的能力,而不是一台只为复仇和生存而存在的冰冷机器。
一个周五的深夜,在又一次与硅谷的技术团队进行完一场耗尽心神的越洋视频会议后,苏晚感到一种几乎要虚脱的耳鸣和反胃。她关掉电脑,走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巴黎沉沉的夜色。一种巨大的、几乎要将她吞噬的孤寂感和空虚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她拿出手机,几乎没有经过思考,手指仿佛有自己的意志,点开了一个极其隐秘的、需要多重验证才能访问的APP。这是一个只为顶级客户服务的、绝对保密的高级伴游中介平台,提供的不仅仅是陪伴,更是高度定制化的、满足各种特殊需求的“体验”。
她快速浏览着那些经过严格筛选、照片极具诱惑力却又不落俗套的男性资料。她的目光没有在那些肌肉贲张或气质狂野的类型上停留,而是落在了一个看起来异常干净的少年身上。他叫卢卡(与那个危险的黑手党首领同名,但气质截然不同),资料显示他二十岁,是一名兼职的芭蕾舞者,拥有修长柔韧的肢体和一张混合着少年青涩与某种易碎感的精致面孔。他的眼神在照片里显得格外清澈,甚至带着一丝羞涩,与他所从事的“职业”形成一种诡异的反差。
就是这种纯净与堕落的矛盾结合,瞬间击中了苏晚此刻内心某种扭曲的渴望。她不需要狂野的征服,她需要的是……一种可以完全由她掌控的、温柔的、能让她暂时忘记一切肮脏交易的“洁净”的慰藉。她下单,支付了高昂的费用,指定了地点——她名下另一处极少使用、安保极其严密的私人公寓,要求只有两个字:安静。
一小时后,苏晚出现在了那间装修风格极简、充满现代艺术感却毫无生活气息的公寓里。她洗了澡,换上了舒适的丝质睡袍,没有化妆,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她开了一瓶红酒,却没有喝,只是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等待着。
门铃响起时,她的心跳莫名快了一拍。她深吸一口气,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的,正是那个叫卢卡的少年。他比照片上看起来更高,更单薄。穿着简单的白色棉质衬衫和牛仔裤,洗得发白,身上带着淡淡的、好闻的皂角清香。他的脸颊微微泛红,眼神有些躲闪,双手紧张地捏着一个旧帆布包的带子,看起来更像一个走错门的大学生,而非一个专业的伴游。
“晚上好,女士。”他的声音清朗,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