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苦弱,科技飞升也不错。”吴砚摩挲着书页,脑海里的推演如潮水般涌来:用暗物质计算机搭建“公益大数据平台”,整合全国贫困家庭信息;用可控核聚变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让光伏电站24小时供电;用星际航行技术建立“跨星球公益网络”,将地球人类的足迹送到八大行星甚至走出太阳系……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强行掐灭——他在笔记本上写下:“科技类书籍均为‘工具性知识’,无特殊性。”
时间在攀爬中悄然流逝,吴砚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记录,按“层数-书籍类别-内容摘要-台阶特征”分类归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他的脚步从最初的轻快变得沉稳,并非体力不支,而是信息过载——每天都有海量的知识涌入脑海,修行功法、科技理论、虚构故事、娱乐技巧……那些恶搞的境界解读与严谨的修行等级划分在他意识里碰撞,时而让他幻想达到六阶万念合一,御剑守护万家灯火;时而让他沉迷科技,琢磨着用暗物质计算机构建公益大数据平台;时而又被小说里的江湖侠义打动,想化身“前辈境大能”铲奸除恶。
有好几次,他都差点陷入某类知识无法自拔。看到《飞升大典》时,他花了三天三夜研究其中的修炼路径,甚至在台阶上盘膝打坐尝试运转气血,大脑推演着突破六阶后的场景:寿延五百载,可长期主持公益事业,培养数代接班人,让公益基金延续百年;翻到《超神学院能量运用手册》时,他又对着里面的暗能量转化公式研究了五天,算出自若掌控暗能量需要五阶实力,转化1吨暗能量可满足一个省市的全年用电,贫困地区的“用电难”问题能彻底解决……但每当这时,他都会翻开笔记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考验目标:找‘特殊’,而非学‘技能’。”
指尖划过一本封面素净的《公益基金可持续运营指南》,吴砚猛地惊醒。这本书没有丝毫灵光流转,书页间也无半分恶搞批注,通篇尽是最基础的管理常识,却像一把钥匙,骤然打开了他混沌的思绪,让他记起了自己的初心。
他要的从不是毁天灭地的力量,也非纵横宇宙的技术,而是能实实在在守护身边人的能力;若有余力,便再为人人安居乐业出一份力。那些曾让他心旌摇曳的强大知识,纵然玄妙绝伦,终究都偏离了他初时所追寻的理念。
指尖仍停留在《公益基金可持续运营指南》的扉页,吴砚的思绪却已跳出书页,缠上了那个盘旋已久的疑问:老道士手握曲率引擎、暗物质计算机这类足以颠覆文明的技术,为何任其在书架上蒙尘,不推向现实换一个“人人如龙”的盛世?
他踱步到科技类书架前,指尖拂过《可控核聚变实用手册》的烫金标题,脑海里自动浮现现实中仍在攻坚的聚变项目——多少国家耗数十年心力,却始终停留在理论阶段,可这里的手册,连“民用小型核聚变反应堆维护细则”都写得清清楚楚。
“是技术落地的门槛?”他自语着摇头。老道士能构建出如此逼真的幻境,甚至提供无限笔记本,若想推技术,总有办法降低门槛。
这个问题始终围绕着此刻吴砚在脑海当中,也许他在通过考验之后可以去询问老道士一番。
他开始改变策略,不再逐本翻书,而是专注观察台阶与书架的细节,用“大数据分析”的思维寻找规律。爬到一万层时,他注意到台阶边缘有一个极淡的刻痕,像是被指甲无意划到的,长度约1厘米,呈“V”字形。他立刻翻查之前的记录,发现第1层、第100层、第1000层的台阶上,都有相同的刻痕,只是位置略有不同。“难道是那遇见特殊的线索?”吴砚心头一动,开始用炭笔在笔记本上绘制“刻痕位置分布图”,同时标记书架上书籍的分类规律。
三天后,一幅完整的“万书梯循环图谱”在他脑海里成型:每九千九百九十九层,书籍的分类就会重复一次,从恶搞杂志到修行典籍再到科技着作,连批注的笔迹、书籍的卷边都分毫不差;台阶的刻痕位置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V”字形刻痕在每轮循环中都会出现在“1、100、1000、”层,像是刻意留下的标记。“循环周期是9999层,那第层就是第10个循环的终点。”吴砚推算出结果,更加坚定自己能够找到最特殊的一层楼梯。
日子一天天过去,吴砚的脑海里已悄然构建起一座庞大的“知识数据库”,修行典籍的气血运转法门、科技着作的公式推演逻辑、小说里的世界观架构、娱乐杂志的热梗套路,各类信息被他按“实用性”“关联性”分门别类,调用时清晰如翻书。他甚至能一边迈着平稳的步伐爬楼梯,一边催动身体气血修行。
在脑海当中模拟,用《炼丹高阶技法》里的基础配方改良食材,将廉价的杂粮与草药结合,制成低成本“健体丸”,能改善贫困地区孩子的营养不良问题,按每月1颗计算,每一百个孩子的年成本仅需1.2万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