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雅的邀请,如同一张编织精美的蛛网,轻柔却带着不容挣脱的粘性。晶华酒店,深圳顶尖的场所之一,与林逸他们刚刚拿到营业执照的兴奋,以及赵德柱那间破旧厂房,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逸哥,去吗?”博文看着那辆黑色的奔驰,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脸上写满了警惕。在他简单的世界观里,沈家的人,除了沈雨涵,都代表着麻烦。
赵德柱更是手足无措,他这辈子都没进过那么高级的酒店,更别提和沈氏集团的总裁吃饭了。
林逸握着那张还带着油墨香的营业执照,指节微微用力。韩雅的“好意”来得太快,太及时,仿佛一直在暗中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庆贺是假,试探和拉拢才是真。她口中的“银行和行业协会的朋友”,既是诱饵,也是展示肌肉的方式。
不去,等于当场撕破脸,彻底得罪这位精明的岳母,可能招致比沈明辉更阴柔难防的打压。
去,则意味着踏入她设定的舞台,在她主导的规则下博弈。
没有太多犹豫的时间。林逸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得体的、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笑容,对车内的韩雅微微颔首:
“谢谢韩总盛情,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他拉开车门,示意博文和赵德柱上车。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唯有直面,才能找到破局的机会。
晶华酒店的包厢,奢华得令人目眩。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厚重的天鹅绒窗帘,光可鉴人的红木圆桌,以及侍立一旁、穿着笔挺制服的服务生,无不彰显着与林逸他们所处世界截然不同的阶层。
包厢里已经坐了三四个人。除了韩雅,还有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被介绍为某外资银行的深圳分行行长,姓周;一个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中年男人,是电子行业协会的副秘书长,姓刘;还有一个穿着职业套装、看起来是韩雅助理的年轻女性。
看到林逸三人进来,尤其是看到林逸手中那份崭新的营业执照,周行长和刘副秘书长的脸上都露出了恰到好处的热情笑容,但眼神深处那一闪而过的审视和估量,却没有逃过林逸的眼睛。
“来来来,小林,快请坐。”韩雅热情地招呼着,亲自安排座位,将林逸安排在了她右手边的主宾位,博文和赵德柱则被安排在了稍远的位置。她甚至亲切地拍了拍林逸的手臂,语气带着长辈的关爱,“年轻人创业不容易,看到你们这么快就把公司立起来,阿姨真是替你们高兴!”
这番做派,俨然将林逸视作了极为亲近的子侄。
席间,韩雅妙语连珠,主导着话题,既不过分追问林逸的技术细节,也不谈论敏感的沈家事务,而是巧妙地引导着周行长和刘副秘书长,谈论深圳的营商环境、政策风向以及电子行业的最新动态。周行长适时地表示,对逸文科技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非常看好,可以在贷款额度和利率上提供“特别关照”。刘副秘书长则暗示,协会即将评选“年度创新企业”,逸文科技很有希望。
所有这些“好处”,都像是诱人的糖果,被韩雅用一双无形的手,推到了林逸面前。
博文和赵德柱听得心潮澎湃,感觉前途一片光明。只有林逸,始终保持冷静,微笑着应对,表示感谢,但绝不轻易做出任何承诺。他清楚地知道,这些“好处”的背后,都系着韩雅手中的线。
酒过三巡,气氛看似融洽热烈。韩雅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对林逸说道:“小林啊,你们现在公司成立了,产品也有了雏形,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市场和生产了。老赵的厂子做样品没问题,但大规模量产,恐怕力有不逮吧?”
来了。正题开始了。
林逸放下筷子,点了点头:“韩总说得是,产能确实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韩雅满意地笑了笑,对旁边的助理示意了一下。助理立刻拿出一份文件,递到林逸面前。
“这是‘明辉电子’的资料。”韩雅语气轻松,仿佛在介绍一家普通的公司,但“明辉”二字却让林逸心头一跳——这是沈氏集团旗下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电子代工厂之一!“他们的生产线、品控和供应链管理都是一流的,正好能弥补你们现在的短板。我跟他们负责人打过招呼了,只要你们愿意,可以优先为你们安排产能,价格嘛,好商量。”
图穷匕见!
韩雅终于亮出了她的真正目的——将逸文科技的命脉,供应链,纳入沈氏集团的体系之内!一旦使用了明辉电子的产能,逸文科技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沈氏的附庸,再难摆脱其控制。这比沈明辉直接的打压,更加高明,也更加危险。
包厢里瞬间安静下来。周行长和刘副秘书长都微笑着看着林逸,等待他的回答。博文和赵德柱也紧张地看着他。
接受,意味着暂时的顺畅和“保护”,但独立性的丧失几乎是必然。
拒绝,则可能立刻失去眼前所有看似触手可及的资源和机会,甚至可能当场触怒韩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