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哥的电话,像一块投入刚刚平息水面的石子,再次激起涟漪。合作?一个放高利贷的地头蛇,要和一个连公司都没注册、仅有原型产品的团队谈合作?
林逸接过电话,语气听不出波澜:“虎哥,想怎么合作?”
电话那头的虎哥,语气一反常态地带着几分客气,甚至有些拘谨,与之前喊打喊杀的模样判若两人:“林……林兄弟,之前都是误会!哥哥我眼拙,没看出您是潜龙在渊!这样,赵德柱那三十万,算我投资!不不不,算我借给你们的,无息!只求林兄弟以后发了财,能带哥哥喝口汤就行!”
这番低姿态的言论,让一旁的博文和赵德柱都目瞪口呆。
林逸心中冷笑。这绝不是虎哥突然转性,而是他扯着沈雨涵和“逸文科技”的虎皮起了作用,加上虎哥可能通过自己的渠道,隐约察觉到了MP3背后蕴藏的潜力。这种混混起家的地头蛇,嗅觉最是灵敏,见风使舵的本事一流。
“虎哥的好意心领了。”林逸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拒绝,语气依旧平淡,“合作可以谈,但具体方式,等我们公司正式成立后再说。至于赵老板的债务,我们会负责,但不是以你这种方式。”
他挂了电话,看向惊疑不定的赵德柱和博文:“看到了吗?这就是实力的价值。哪怕这实力还是虚的,只要让别人相信你有,他们就会改变态度。”
他目光扫过这间破旧的出租屋,扫过桌上那凝聚了心血的MP3原型机和精美外壳,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在胸中燃烧。
“不能再等了。”林逸沉声道,“我们必须立刻把‘逸文科技’的牌子立起来!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拥有合法的实体,我们才能谈合作,接订单,吸引投资,才能真正站在阳光下,应对来自各方的明枪暗箭!”
成立公司,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千头万绪。名称、注册地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股东结构……每一项都需要仔细斟酌。
名称早已定下——“逸文科技”,取自林逸和博文名字中各一字,既是纪念他们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也暗含“飘逸文采”(指技术)之意。
注册地址是个难题。出租屋显然不行,正规的写字楼租金高昂。林逸想到了刚刚建立的“盟友”赵德柱。他的配件厂虽然破旧,但面积不小,划出一个小办公室挂上牌子,作为公司临时注册地和研发中心,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将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
赵德柱自然满口答应,这对他而言也是提升自身形象的好机会。
最棘手的是注册资本。1998年,虽然公司法已经修订,降低了门槛,但一家科技公司,注册资本太低,难以取信于人和合作伙伴。林逸的目标是五十万。这在那时,对于两个一穷二白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那十万奖金还被卡在银行流程中。
“我去找沈小姐帮忙?”博文试探着问。在他想来,这对沈雨涵不过是举手之劳。
“不行。”林逸断然拒绝,“我们已经欠她很多人情,不能再在资金上完全依赖她。否则,‘逸文科技’就真成了沈家的附庸。”
他必须找到一条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保持独立性的路。
“我们可以采用认缴制。”林逸沉吟道,“先注册,约定出资期限。至于实际的启动资金……”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十万块奖金的支票,“我们必须想办法,尽快让那笔钱活起来!”
他让博文每天去银行“蹲点”,催促流程,同时自己开始起草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和专利申请书。他要用技术和未来的前景,去打动可能存在的、不带有沈家色彩的天使投资人。
就在林逸为资金和注册事宜焦头烂额之际,沈雨涵不请自来,出现在了赵德柱那间略显杂乱、刚刚挂上“逸文科技(筹备处)”牌子的办公室里。
她依旧是一身简约的裙装,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但眼神中并没有嫌弃,只有一如既往的平静和洞察。
“听说你们遇到点麻烦?”她开门见山,目光落在林逸桌上那份写了一半的商业计划书上。
林逸没有隐瞒,将注册资本和资金的问题简要说了,但强调了自己希望保持独立性的想法。
沈雨涵静静地听着,末了,才淡淡开口:“保持独立性,是对的。但我父亲的手段,不会只有银行拖延这一招。你们的时间不多。”
她从手包里拿出一张名片,放在桌上:“这个人,是开发区招商办的副主任,姓王。他正在寻找有潜力的高科技项目落户开发区,不仅有政策优惠,还有一笔额度不大的创业扶持基金,正好五十万,需要项目评审。”
林逸拿起名片,心中震动。沈雨涵又一次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提供了最关键的帮助,而且这种方式——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扶持基金,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借助政府背景增加公信力,还不会过度依赖沈家——完美契合了他保持独立性的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