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长江北岸。
江水还在身后翻涌,孙大成却已经顾不上了。
他浑身湿透,军装紧紧地贴在身上,勾勒出年轻人结实的轮廓。
五年了。
整整五年。
从一个十六岁的毛头小子,被抓了壮丁,到现在二十一岁,手上沾满了日本鬼子的血。
他以为,打跑了鬼子,好日子就该来了。
可没想到,枪口一转,又要对准自己人。
部队就在江上,准备北上。
而他的家,柳树湾,就在这江北岸不远的地方。
他看着家的方向,眼窝子一热。
大,妈……
他想回家了。
一个猛子扎进江里,他装作失足落水。
水性好,是江边长大的孩子天生就会的本事。
孙大成憋着一口气,在水下潜行,直到彻底甩开了部队的视线。
爬上岸,他什么也顾不得,疯了一样朝着记忆中的方向狂奔。
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柳树湾。
等他冲到村口,天已经蒙蒙亮了。
孙大成呆住了。
他家的那三间茅草房,塌了。
不是塌了一半,是全塌了,烂泥和朽坏的茅草混在一起,门口的野草长得比半人还高。
看样子,已经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怎么回事?”
“我大,我妈呢?”
孙大成脑子里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八月,正是早稻熟透的季节。
空气里都是稻谷的香气,可他闻着,却只觉得心慌。
隔壁,二狗子家。
一个年轻女人正站在门口的稻场上,踮着脚朝村口张望,一脸焦急。
突然,一个穿着军装的泥人从旁边猛地冲过来,直愣愣地杵在她面前。
“啊!”
翠花吓得尖叫一声,一屁股跌坐在铺满稻谷的场上。
军装!
是兵!
翠花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兵过如篦,匪过如梳。这年头,穿着这身皮的,有几个是好东西?
是来抢粮的?
还是……
她下意识地护住自己的身子,眼睛死死盯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军爷。
这人看着年轻,但浑身都是泥水,头发乱糟糟地黏在脸上,一双眼睛却是通红的,像要吃人。
翠花怕得要死。
她家男人二狗子腿脚不便,村里又没个青壮。
为了收这几亩水稻,她一个人弯着腰,拿着镰刀,帮东家割一亩,西家割一亩,一连伺候了四户人家,才换来那四家里的老头子答应今天过来帮她掼稻。
这稻场上的谷子,是她拿命换来的。
要是被抢了……
翠花不敢想下去,身子抖得更厉害了。
孙大成看着被自己吓倒的女人,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现在的样子有多吓人。
他连忙后退两步,声音因为奔跑和激动,嘶哑得厉害。
“大嫂,你别怕,我不是坏人。”
“我是……我是这村里的,我叫孙大成,住……住隔壁的。”
他指了指那堆已经看不出是房子的废墟。
“孙大成?”
翠花愣住了,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孙家二小子?那个五年前被抓走当兵的?
她嫁到柳树湾的时候,孙大成已经被抓走两年了,只是听村里人提起过。
看他指着隔壁,又报上名来,翠花的恐惧顿时消散了大半。
原来是自己人。
她松了一大口气,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谷粒。
“原来是二成兄弟……你可回来了。”
孙大成见她不怕了,赶紧上前一步,急切地问:
“大嫂,我问你个事。我家……我家这是怎么了?我爹我妈呢?”
翠花看着他通红的眼睛,叹了口气,脸上的神情变得有些怜悯。
“二成,你先进屋喝口水吧。”
“你爹娘他们……”
翠花顿了顿,还是说了出来。
“他们……在两年前,就前后脚都走了。”
轰!
孙大成只觉得天旋地转。
走了?
什么叫走了?
他一路跑回来,心里想了一万种可能。
爹妈可能老了,可能病了,可能日子过得苦。
但他从没想过,他们已经不在了。
“啥时候的事……怎么……怎么会……”
他的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完整。
翠花看他摇摇欲坠的样子,心里也不是滋味。
“前年冬天,你爹先病的,没熬过去。你娘……你娘撑了没俩月,也跟着去了。”
孙大成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
他五年没回家,连爹娘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他这个不孝子!
他猛地转身,就要往村后跑。
“坟在哪?带我去!”
“哎,二成,你先别急!”
翠花一把拉住他。
“你看你,又饿又渴的,先吃点东西,喝口水,不然身子哪受得住。”
翠花打量着孙大成。
个子真高,比村里那些男人都高出一头。
肩膀宽,胳膊粗,虽然穿着湿透的军装,但那身板子,一看就是个有力气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