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赛金牌带来的风暴,在媒体和舆论场上喧嚣了近一个月后,终于如同所有热点事件一样,渐渐被新的信息洪流所覆盖,沉淀为许多人记忆中的一个传奇印记。然而,对于张诚个人及其家庭而言,这场风暴所催生的实际影响,却如同春雨润物,正悄然改变着他们生活的轨迹。
首先到来的,是层层叠加的、实实在在的荣誉与奖励。
在县里举行了盛大空前的欢迎和表彰仪式后不久,来自市里和省里的表彰也接踵而至。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分别派出了专人,在市、县领导的陪同下,亲自来到县一中,为张诚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省教育厅的领导紧紧握着张诚的小手,语气充满了激动与期许:“张诚同学,你是我省基础教育界的骄傲!你的成绩,不仅是你个人的荣耀,更是我们全省教育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最好证明!省教育厅决定,授予你‘全省优秀中学生标兵’荣誉称号,并颁发特别奖学金三万元,以资鼓励!”
市教育局的领导也不甘落后,笑容满面地送上荣誉证书和一个厚厚的红包:“张诚同学,你是我们全市青少年的榜样!市教育局决定,授予你‘市长特别奖’,并奖励人民币两万元!希望你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未来为家乡、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闪光灯再次疯狂闪烁,记录下这荣耀的时刻。台下是县一中全体师生羡慕、敬佩而又与有荣焉的目光。张诚依旧平静,礼貌地接过证书和象征着五万元现金的巨大支票牌(为了仪式感),微微鞠躬致谢。
这还没完。县里和县一中紧随其后,再次兑现了之前的承诺,共同奖励张诚三万元人民币!
一时间,张诚的名字,不仅与“天才”、“神童”挂钩,更在知情者眼中,与一笔堪称“巨款”的奖金联系在了一起。省、市、县、校四级奖励加起来,总额高达惊人的八万元人民币!在这个西北小县,一个普通工人可能需要不吃不喝劳作十年才能积攒下的财富,就这样被一个七岁的孩子,凭借其超凡的智慧,轻松揽入怀中。
面对这笔突如其来的巨款,母亲李秀兰和匆匆从省城再次赶回的父亲张建军,彻底陷入了不知所措的恍惚之中。他们一遍遍摩挲着那些存折和现金,感觉如同置身梦境,既欣喜若狂,又带着一种不真实的心慌。
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对于张诚而言,自然是毫无悬念地以全科满分、总分第一的成绩结束。当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也意味着一段紧张而辉煌的学期正式落下了帷幕。
冬日难得的暖阳,懒洋洋地照耀着黄土高原干涸的土地。张诚、母亲李秀兰和弟弟张磊,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踏上了返回半山村的路。与去镇里、县里读书时不同,这一次,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荣归故里”。
回到那孔熟悉的、承载了他童年最初记忆的黄土窑洞,爷爷奶奶早已站在院门口翘首以盼。看到孙子的身影,两位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奶奶更是上前一把将张诚紧紧搂在怀里,布满老茧的手颤抖地抚摸着他的头和后背,嘴里反复念叨着:“我的乖孙回来了!回来了就好!给咱老张家争了大光了!”
父亲张建军也提前收拾好了行李,等在家里。这个春节,将是这个家庭近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毫无经济压力、充满喜悦与希望的团圆。
除夕夜,窑洞里炉火熊熊,将冬日的严寒隔绝在外。炕桌上摆满了比往年任何时候都要丰盛的年夜饭,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气氛温馨而热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诚放下筷子,在家人略显疑惑的目光中,从自己随身带着的那个旧书包里(如今里面装的早已不是寻常课本),取出了几张存折和一小叠用红纸包好的现金,郑重地推到了父母面前。
“爸,妈,爷爷,奶奶,”张诚的声音清晰而平静,“这些是这次比赛得的奖金,省里市里县里和学校给的,加起来一共八万块。我年纪小,用不上这些钱,交给你们保管和安排。”
刹那间,窑洞里安静得只剩下炉火噼啪的轻响。
八万块!厚厚的存折和那摞现金,在昏黄的灯光下,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撼人心魄的光芒。
爷爷张满仓手里的旱烟杆停在了半空,奶奶张着嘴,忘了咀嚼。父亲张建军和母亲李秀兰更是直接僵住了,眼睛瞪得如同铜铃,难以置信地看着桌上那笔“巨款”,又看看表情认真的儿子。
“诚……诚娃……这……这太多了……这钱是你挣的,给你自己攒着……”李秀兰首先反应过来,声音发颤,下意识地就想把钱推回去。
“妈,”张诚按住母亲的手,语气坚定而温和,“我们是一家人。没有你们支持,我读不了书。这钱放在我这里就是几张纸,交给家里,才能派上大用场。家里用钱的地方多,你们拿着,我心里才踏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