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的碎红还未被春风彻底扫净,父亲张建军便再次背起行囊,踏上了返回省城的班车。临行前,他照例用力揉了揉张诚的脑袋,眼神里是化不开的期望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儿子如此争气,他却不能常伴左右。
“诚娃,最后一学期了,加把劲,给小学画个圆满的句号!爸在省城等着你的好消息!”
张诚重重点头,目送父亲的身影消失在尘土飞扬的村道尽头。他知道,父亲的背影,是他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之一。
五年级第二学期,小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料峭春寒中拉开了序幕。对于班上其他同学而言,这是冲刺镇中学的关键时期,气氛难免带着一丝紧张。但对于张诚,课堂知识早已烂熟于心,他更多的是一种按部就班的从容,以及对自己未来学习路径的冷静规划。
然而,他意识中那位“严苛导师”显然不打算让他有丝毫松懈。开学不到一周,系统界面便再次泛起冷冽的光泽,新的任务文字缓缓浮现:
【任务发布:语言的基石】
【系统寄语:成为学神的道路是曲折的,前方会有很多的艰难险阻,阻碍天才成神的困难可以有很多,但唯一不能是英语这样的工具。】
【任务要求:于一学期内,熟练背诵整本《牛津英汉大词典》(最完整版本)所有词条、释义、例句及常用搭配。】
【任务奖励:积分+66。】
【备注:工具性学科,无经验值奖励。】
“……”
饶是张诚心志坚毅,早已习惯系统发布的各种变态任务,看到这个新任务描述的瞬间,也感觉眼前一黑,一股强烈的吐槽欲望直冲脑门,差点没维持住脸上那副惯常的沉静表情。
《牛津英汉大词典》!最完整版本!那厚度,那词条量,那是人背的吗?!还所有词条、释义、例句、搭配?!
他在心里暗自狂呼:“造孽啊——!!!”
前世他学那哑巴英语就够痛苦了,好不容易重生回来,想着凭借过目不忘和系统辅助,可以在数理化上大展拳脚,攀登科技树,结果系统反手就给他来了个“语言基石”?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阻碍不能是英语这样的工具?!
这哪里是打基石,这分明是让他用脑细胞去砌一座英文字母的万里长城!
张诚嘴角抽搐了一下,内心一片哀鸿遍野。他甚至能脑补出系统那冰冷机械音背后,可能隐藏着的某种恶趣味。但吐槽归吐槽,任务就是任务,积分就是积分。66点积分,这前所未有的高额奖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引着他。有了这笔积分,他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罢了,工具就工具吧……为了积分,拼了!”张诚咬了咬牙,认命般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好在,只是背诵,不要求他立刻拥有地道的口语和写作能力,这算是唯一的一点“仁慈”了。
很快,一部厚重如砖头、散发着油墨和纸张混合气味的《牛津英汉大词典》(最新完整版),通过父亲张建军的关系,被寄到了张诚手中。当他把这部堪比小型百科全书的巨着搬到自己的小书桌上时,连早已见惯了他啃大部头的家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诚娃,这……这也是你要看的书?”母亲李秀兰看着那本厚度惊人的词典,感觉自己的认知再次被刷新。
“嗯,妈,学英语,得先认识单词。”张诚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一些。
从此,张诚的生活进入了一种更加“非人”的状态。如果说之前背诵史书典籍,还能在浩瀚历史中感受到兴衰荣辱、人性复杂带来的精神激荡,那么背诵词典,就是一场纯粹、枯燥、极致到令人发指的记忆力马拉松。
A, a, a... abandon, abacus, abaft... 无数陌生的字母组合,繁杂的释义,拗口的例句,如同永无止境的信息流,需要他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强行烙印进脑海。这过程没有任何取巧可言,全靠“过目不忘”的能力硬扛。
在学校,他几乎成了“活雕像”。课间,他不再偶尔望向窗外,而是雷打不动地捧着那本巨大的词典,手指无声地划过密密麻麻的词条,嘴唇微动,无声记忆。那专注的神情,让本想找他聊天的同学都望而却步。回到家,更是挑灯夜战,窑洞的灯光下,那个幼小的身影与那本巨大词典形成的对比,强烈到让人心头发酸。
母亲李秀兰看着儿子几乎魔怔的样子,心疼得无以复加,只能变着法儿地给他补充营养,夜里一遍遍催促他休息。弟弟张磊似乎也感觉到哥哥在进行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连靠近都变得小心翼翼,只会用乌溜溜的大眼睛,担忧地望着哥哥。
张诚自己也感到前所未有的精神疲惫。背诵史书是消耗心神,背诵词典则是纯粹折磨脑神经。有好几次,他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塞满了各种字母和单词,快要“宕机”了。但他靠着一股狠劲,硬是坚持了下来。他将这视为系统对他意志力的又一次极限锤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