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统工艺创新发展峰会的成功落幕,并未让铁柱有丝毫松懈。相反,站在匠人村观景台上眺望星空的那一刻,他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肩头的责任。《匠人村宣言》的签署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将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道路漫长而充满挑战。
翌日清晨,铁柱便召集核心团队召开会议。
“峰会办得很成功,媒体的报道也很积极。”二狗兴奋地展示着一叠国内外报刊的报道,“你看,连《金融时报》的文化版都给了很大篇幅!”
铁柱翻阅着报道,目光沉静:“媒体的热度会过去,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如何将峰会的成果落到实处。国际联盟不能只是一个空架子,必须让它真正运转起来,惠及每一个签约国的手工艺人。”
王师傅点头附和:“柱子说得对。尤其是那些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手艺,生存处境比我们当初还要艰难。咱们是过来人,能帮一把是一把。”
会议决定成立国际传统工艺联盟(International Traditional Crafts Alliance, ITCA)秘书处,暂设于匠人村,由铁柱担任首届秘书长。秘书处的首要任务是在三个月内搭建起联盟的基础框架:信息共享平台、人才交流机制、联合研发项目以及市场推广渠道。
工作迅速展开。铁柱亲自与签署宣言的各国代表进行视频会议,听取他们的需求和建议。来自印度的代表希望学习中国在电商销售方面的经验;肯尼亚的代表渴望建立传统珠饰技艺的培训中心;玻利维亚的代表则希望能为其古老的纺织工艺申请国际认证提供帮助。
需求多样且具体,工作量远超想象。团队开始连轴转,语言沟通、时差问题、文化差异……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
“老板,这样下去不行啊!”一天深夜,二狗顶着黑眼圈闯进铁柱的办公室,“咱们的人手根本不够!光是把各国提供的工艺资料翻译整理出来,就是个大工程。更别提后续的项目匹配和资源协调了。”
铁柱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眼中也有血丝,但目光依然锐利:“你说得对。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起来:“第一,招募国际志愿者,尤其是那些有跨文化背景、热心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第二,与国内外大学的相关院系合作,将部分研究和工作内容转化为课题项目。第三,开发一个多语言的在线平台,让手工艺人能够直接展示作品、发布需求、交流技术。”
思路打开,局面豁然开朗。招聘信息通过联盟网络发布后,响应者云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位曾给铁柱投过简历、在国外顶尖艺术学院攻读设计管理的留学生——林雪。
面试安排在一天下午。林雪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沉静而自信,她不仅带来了精美的作品集,更拿出了一份详尽的《国际传统工艺线上平台构建方案》。
“铁柱老师您好,我对ITCA的构想非常感兴趣。”林雪落落大方地阐述着,“我认为,数字化不仅仅是建立一个网站,而是要构建一个连接全球手工艺人、设计师、学者和爱好者的生态社区。我们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保护,通过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工艺体验,甚至利用大数据分析全球市场趋势,为传统工艺的创新方向提供数据支持……”
她的想法前沿且极具操作性,与铁柱的规划不谋而合。
“你为什么放弃国外的高薪offer,选择回国投身这个领域?”铁柱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林雪沉默片刻,眼神变得柔和:“我的外婆是苏绣艺人,我从小看她刺绣。后来她老了,眼睛不好了,手艺也渐渐没人学了。我在国外读书时,看到很多同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和敬意,但国内反而有些……忽视。我想回来,想为像外婆那样的手艺人做点事,让他们的技艺不被时代淹没,而是能焕发新的光彩。”
铁柱在她眼中看到了与自己当年相似的火光,那是一种源于热爱和责任的光芒。
“欢迎加入。”铁柱微笑着伸出手。
林雪的加入为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她迅速牵头组建了一个由海内外IT精英、设计师和文化学者组成的国际志愿者小组,线上平台的开发工作得以高速推进。
与此同时,与国内高校的合作也顺利展开。美术学院负责建立传统工艺数字档案库,外国语学院承担多语言翻译工作,商学院则协助进行市场调研和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匠人村里,随处可见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面孔,他们与老师傅们同吃同住,既学习传统技艺,也带来新的理念。
然而,国际合作的复杂性很快显现。第一个挑战来自一次跨国合作订单。法国一家高端家居品牌通过联盟平台,希望与中国和摩洛哥的手工艺人合作,推出一系列融合东方刺绣与北非编织元素的家居产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