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的扶持资金到账那天,合作社里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气氛。铁柱特意让二狗去买了一挂鞭炮,红色的纸屑在晨光中飞舞,像极了每个人脸上喜悦的红晕。阳光透过新擦亮的玻璃窗,照在缝纫机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在这片欢腾之中,铁柱的内心却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他摩挲着汇款单上凸起的公章,指腹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仿佛在触摸一个未知的未来。
老板,这下咱们可发达了!二狗兴奋地数着汇款单上的零,手指都在发抖,这么多钱,够买多少台新机器啊!他的眼睛亮得惊人,像是已经看到了机械化生产的辉煌前景。
铁柱接过汇款单,手指轻轻抚过上面的数字。这笔钱不仅代表着政府的信任,更承载着合作社所有人的期望。他抬头望向窗外,对面的二店已经挂上了崭新的招牌,在朝阳下闪闪发光。然而在他的心底,却有一个声音在低声质疑:机械化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吗?那些老师傅们的手艺,那些传承了多年的技艺,会不会就这样被冰冷的机器所取代?
不急着买机器。铁柱沉稳地说,刻意压下了内心的波动,我们先要做个详细的规划。李叔,您经验丰富,帮忙参谋参谋?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注意到几位老师傅暗自松了口气的神情。
李老板捋着胡子,眼中闪着精明的光:要我说,先换掉那几台老掉牙的缝纫机。每次听到它们吱呀吱呀响,我就提心吊胆,生怕哪天散架了。他的话语中透着对现代化的向往,却没有注意到王师傅瞬间黯淡的眼神。
周姐却有些担忧,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围裙:新机器好是好,但老师傅们用惯了老的,怕是短期内适应不了。最近订单这么多,耽误不得啊。她的目光与几位老师傅交汇,传递着无声的理解。
母亲默默地擦拭着父亲的照片,轻声说:你爹要是能看到今天,该多高兴啊。照片中的父亲微笑着,仿佛在为他们祝福,但那笑容在铁柱眼中却带着几分忧思。
经过反复讨论,铁柱最终决定分批更换设备。先引进两台电动缝纫机试水,等老师傅们熟悉了再逐步推广。这个决定让他的内心暂时找到了平衡,既不过于激进,也不过于保守。
新机器到货那天,整个合作社的人都围了过来。银白色的机身,流畅的线条,与那些老旧的脚踏缝纫机形成了鲜明对比。铁柱注视着这台崭新的机器,内心既兴奋又忐忑。它的每一个零件都闪着冷冽的光泽,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哟,这玩意儿看着就高级!张师傅好奇地围着新机器转圈,手指想要触摸却又缩回,怎么连踏板都没有?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敬畏,几分不安。
年轻的送货员笑着演示:这是电动的,插电就行。速度可以调节,比脚踏的省力多了。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熟练地操作着,仿佛在演奏一件乐器。
铁柱注意到,几位老师傅的眼神中既有好奇,也有不安。王师傅甚至悄悄往后缩了缩,像是害怕这个铁疙瘩。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身上那件穿了多年的工作服,那上面沾满了岁月的痕迹和手艺的荣光。
让我先试试。铁柱挽起袖子,在众人的注视下坐上操作椅。他能感受到背后投来的各种目光:期待、怀疑、担忧...他的手心微微出汗,但还是坚定地按下了启动键。
突然,机器发出一阵刺耳的噪音,针头一声断了。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惊呼。铁柱的心猛地一沉,脸上火辣辣的,仿佛听到了那些无声的质疑。
看吧!我就说这新玩意儿不靠谱!王师傅嘟囔着,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还是咱们的老伙计实在。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如释重负,几分幸灾乐祸。
铁柱没有气馁,仔细检查后发现问题所在:是我操作不当,针头装反了。他换上新针头,重新开始。这一次,他的动作更加谨慎,每一个步骤都格外认真。
这一次,机器运转顺畅,针脚均匀细密,速度比老机器快了三倍不止。人群中发出赞叹声。铁柱看着流畅的针脚,内心涌起一股成就感,但很快又被一丝失落取代——这机器的确高效,但却少了手工缝制时的那种温度。
真厉害!这速度,一天能多做多少件啊!针脚真整齐,跟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周姐第一个站出来:让我试试。她上手很快,不一会儿就掌握了技巧,确实方便,就是太快了,得适应适应。她的语气中带着惊喜,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
铁柱当即决定:从今天起,周姐负责培训大家使用新机器。愿意学的优先使用,不想换的继续用老机器。咱们循序渐进。这个决定让他的内心稍稍安定,至少给了老师傅们选择的余地。
然而,推广新机器的过程并不顺利。一些老师傅抵触情绪很强,认为电动缝纫机做出来的活没有灵魂。王师傅甚至拒绝踏入摆放新机器的区域,宁愿在自己的老位置上继续踩着那台吱呀作响的脚踏缝纫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