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鼠两端(七)(终章)
研究生备考的日子,像上紧的发条。陈卓的业余时间几乎被教材和习题填满。深夜台灯下,颈椎的酸痛和大脑的疲惫成为常态。一个偶然的契机,他发现阳娬妩竟是他目标导师的得意门生,当年考研成绩斐然。犹豫再三,他还是在微信上敲开了她的头像。
“打扰了,关于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他的措辞带着刻意的疏离。
阳娬妩的回复却快得出奇,条理清晰,干货满满,甚至直接甩过来几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链接和她的读书笔记扫描件。“这个点导师特别看重实证基础……这篇综述是敲门砖,必读……笔记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专业、高效、毫无保留,甚至带着一种同道中人的热忱。一来二去,关于学业的探讨成了他们之间最频繁也最自然的联系。在晦涩难懂的理论和庞杂的文献里,阳娬妩成了他疲惫航程中一盏可靠的灯塔。这份在智识层面产生的共鸣与依靠,悄然弥合着过去的裂痕,滋生着新的联结。
一个周六的下午,陈卓正在书房与一道计量经济学的难题鏖战,门铃响了。母亲开门,门外站着笑盈盈的阳娬妩,手里捧着一个沉甸甸的保温桶。
“阿姨,打扰了。上次在超市碰到陈卓,他说您最近睡眠不太好。正好我今天试着炖了点鲈鱼羹,听说安神滋补,就想着给您送点过来尝尝。”她声音清亮,带着真诚的关切。
陈母有些意外,忙把人让进来。阳娬妩熟稔地换了鞋,径直走向厨房,找来碗勺,将保温桶里的羹汤倒出来。奶白色的鱼羹盛在青瓷碗里,点缀着几粒鲜红的枸杞和翠绿的葱花,热气腾腾,鲜香四溢。汤羹浓稠适中,鱼肉细嫩雪白,入口即化,只有纯粹鲜美的滋味在舌尖蔓延,没有一丝腥气,更不见当初当归放多的苦涩。
“哎哟,这手艺!”陈母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赞不绝口,“鲜!真鲜!火候也好,一点腥味都没有!娬妩啊,你这可太能干了!”
阳娬妩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阿姨您喜欢就好。也是学了好久,失败了好多回呢。”她自然地挽起袖子,“您先喝着,我帮您把厨房收拾一下。”说着便动手清理起台面上陈母刚择好的菜叶,动作麻利,没有半分娇气。
陈母端着碗,看着阳娬妩在自家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那身影挺拔利落,透着一种经过烟火淬炼后的从容。她想起医院走廊里这女孩冷静联络专家的魄力,想起儿子提起她辅导功课时的赞许,再对比朱娇英那总是笼罩在沉重压力下、与儿子日渐疏离的身影……心里那架摇摆不定的天平,在氤氲的鱼羹香气和眼前这幅“宜室宜家”的画面里,终于彻底落定。
“卓卓,”陈母走进书房,对着埋首书堆的儿子,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娬妩这孩子……真好。懂事儿,大气,能扛事,现在连灶上的功夫都这么地道。过日子,就得找这样的。”她没有直接提朱娇英,但话里的意思,陈卓听得明明白白。母亲的态度,像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推动着他心底那艘早已偏航的小船。
朱娇英的世界,在另一条轨道上平稳运行。新工作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安全感。朝九晚五,收入稳定增长,周末终于可以喘口气。她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吸收着新环境的知识和规则,努力弥补着学历和见识上的差距。她踏实肯干,心思细腻,渐渐赢得了上司和同事的认可。父亲定期复查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好,老家传来的消息说,朱富贵甚至能在自家院里慢慢溜达,帮着喂喂鸡了。压在心头最重的那块石头,终于卸下。
生活有了余裕,人也开朗了些。公司里同部门的一个小伙子,碰巧是邻镇的老乡,姓李。小李为人憨厚,工作勤恳,知道些朱娇英家里的事,平常工作中对她多有照应,带个早餐,帮忙搬个重物,言语不多,却透着朴实的关心。偶尔下班顺路,也会一起走到地铁站。公司茶水间里,渐渐有了关于他俩的风言风语。朱娇英听到了,没有承认,也没有刻意避嫌。经历过生死和巨债,她对感情的看法变得更为实际和谨慎。小李的踏实,让她感到一种久违的、没有压力的安稳。也许,同是天涯漂泊人,更能懂得彼此的艰辛和渴望?这份朦胧的好感,像初春的嫩芽,在现实的土壤里悄然萌发。
年终,朱娇英拿到了一笔不算丰厚的奖金,加上几个月省吃俭用的积蓄,终于凑够了五万元。她特意约陈卓在一家安静的咖啡馆见面。把钱推到他面前时,她的神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眼神明亮而坚定。
“陈卓,钱还清了。谢谢你,在最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她的声音平静有力,带着一种卸下重担后的释然和自尊的圆满,“没有你当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陈卓看着桌上那叠厚厚的钞票,再看着眼前这个焕发着新生光彩的女孩,心中百感交集。她的坚韧、独立和此刻的坦荡,依旧让他敬佩。然而,他们之间那道无形的鸿沟,似乎也随着这笔钱的还清,变得更加清晰和难以逾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