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雨起航
第十六章:产品的滞销危机
第一次直播的尴尬,被林静用“复盘”这把手术刀冷静地解剖后,转化成了下一次尝试的燃料。她没有急于再次开播,而是拉着苏曼,两人反复模拟练习,设计更生活化的讲解,重点打磨展示阿胶糕拉丝和切块的“无声胜有声”的环节。她们互相扮演观众和主播,互相挑刺,互相鼓励。在这个过程中,那份因直播失败而动摇的信心,慢慢又重新凝聚,甚至变得更加坚实——因为它不再仅仅源于一股蛮劲,而是开始建立在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准备之上。
然而,就在林静摩拳擦掌,准备将培训所学和与苏曼探讨的新思路应用到实际中,期待业绩能有一个小突破时,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危机悄无声息地降临。
最先显现的迹象,是微信的沉寂。以往,虽然订单不算密集,但隔三差五总会有老客户来回购,或者经由推荐来的新客户询问。可自从她严格按照美思康宸标准升级了工艺和包装,并相应地小幅上调了价格以覆盖增加的成本后,那种熟悉的提示音仿佛集体失了声。
她精心拍摄的、背景干净、光线柔和、突出新品包装和细腻切面的产品图片,发在朋友圈里,点赞者寥寥,询问者更是为零。之前活跃的几个老客户,在她单独发送了新品信息和优惠后,回应也大多是礼貌而疏远的“好的,有需要联系你”,便再无下文。
就连第一个代理张姐,在第二次拿货后,也委婉地表示:“小林啊,你现在的阿胶糕品质是更好了,包装也上档次。不过我这边一些老顾客反馈,说价格有点……她们还是习惯原来的价位。我这边暂时先消化一下库存,下次拿货时间可能得延后了。”
延后。这两个字像两颗冰冷的石子,投入林静的心湖。
她独自坐在房间里,看着角落里堆放着的、包装精美却无人问津的阿胶糕盒子。那些盒子,是她咬牙投入了最后一笔周转资金,按照培训要求统一订购的,本以为是迈向正规化的第一步,此刻却像是一张张嘲讽的脸,提醒着她的决策失误。
升级错了吗?追求更好的品质、更规范的包装错了吗?
她想起培训时吴经理强调的“价值感”,想起苏曼对她产品升级后的由衷赞叹。理智告诉她,方向是对的。但市场,这个冷酷的考官,却用滞销的现状,给了她一记闷棍。
最初的几天,她还能安慰自己,只是暂时的,是客户需要时间接受。她更加努力地发朋友圈,尝试着写更走心的文案,甚至鼓起勇气又进行了一次直播。这次虽然有苏曼在评论区帮忙互动暖场,她自己的表现也比第一次从容了些,但观看人数依旧惨淡,最终也没有带来任何订单。
时间一天天过去,库存丝毫未减,钱包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瘪了下去。焦灼感开始像藤蔓一样缠绕她的心脏,越收越紧。她每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疯狂地计算着:房租、水电、妞妞的学费、下个月的伙食费……以及,这些积压的、仿佛在无声嘲笑她的阿胶糕的成本。
一种熟悉的、令人窒息的绝望感,似乎又要卷土重来。这种感觉,比第一次熬胶失败更沉重,比雨夜送货更冰冷。因为这一次,她是在她以为看到了希望、走上了正轨之后,遭遇的迎头痛击。
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参加孵化计划的选择。是不是不参加,不想着升级,就守着原来那种“物美价廉”的模式,反而能细水长流?是不是她太急于求成,太好高骛远了?
一天晚上,给妞妞洗脚时,看着女儿小脚丫上磨损得有些厉害的旧袜子,林静鼻尖一酸。她连给女儿买几双新袜子的钱,都要反复掂量了。
“妈妈,你怎么不高兴?”妞妞敏感地察觉到了她的情绪,小手摸着她的脸颊。
“没有,妈妈在想事情。”林静挤出一个笑容。
“是想甜甜的糕糕卖不出去吗?”妞妞眨着大眼睛,“没关系,妞妞可以天天吃,帮妈妈吃!”
童言无忌,却像一根针,扎得林静心窝生疼。她抱紧女儿,把脸埋在妞妞柔软的小肩膀上,许久没有抬头。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做点什么!
强烈的危机感迫使她冷静下来。她再次搬出了她的“救生筏”——那本厚厚的笔记本。她不再仅仅记录过程和感悟,而是开始尝试分析。
她在空白页画了一个简单的表格,左边列出老客户的信息和可能的需求,右边列出新品的特点和价格。她试图找出其中的脱节之处。
她发现,之前支持她的,大多是像王老师、张姐那样,对价格相对敏感,但追求性价比和熟人信任的群体。她的产品升级和提价,无形中筛掉了这部分基础客户。
而新的、能接受更高价位、追求品牌和品质的客户群体在哪里?她还没有找到触达他们的渠道。她的朋友圈影响力有限,直播刚刚起步毫无水花,美思康宸的品牌背书在她这个个体这里,效应还远未显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