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雨起航
第七章:邻居的质疑与嘲讽
第一笔订单带来的喜悦,如同冬日里难得的一抹暖阳,短暂地照亮了林静阴霾重重的生活。那几张零散的转账截图,被她反复地点开、放大,看了又看,仿佛那不是几笔微不足道的款项,而是她价值被认可的勋章,是她摇摇欲坠的自尊心得以暂时栖身的支柱。她甚至奢侈地给妞妞买了一小盒她念叨了好久的草莓,看着女儿吃得满嘴通红、眼睛弯成月牙的样子,林静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种微小的、小心翼翼的快乐,并未能持续太久。订单带来的不仅是收入,还有必须履行的承诺。她开始更加频繁地在厨房里忙碌,熬胶时特有的、混合着黄酒与胶质的浓郁香气,不可避免地透过并不严实的门窗缝隙,飘散到了公共楼道里。
起初,邻居们只是好奇地议论。
“302这家,最近天天弄什么呢?这么香?”
“好像是熬什么补品吧?闻着像阿胶……”
然而,当林静开始利用白天时间,在楼道里稍微宽敞点的窗台下,借着自然光给切好的阿胶糕打包、贴标签时,那种审视的目光就变得直接而复杂起来。
这天下午,林静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将包好糯米纸的阿胶糕块装入透明的自封袋中,再用印着简单字样的不干胶标签封口。她做得极其专注,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干净利落。对门的李阿姨提着菜篮子从外面回来,在她身边停下了脚步。
李阿姨是这栋楼里的“老住户”,也是消息最灵通的之一。她打量着林静手边那几个已经装好的、看起来还算像模像样的袋子,扯开嗓门,语气里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关心”:
“哟,小林啊,你这是……弄的什么呀?卖钱呢?”
林静抬起头,挤出一个礼貌的笑容:“李阿姨,是我自己做的一点阿胶糕,补身体的,有朋友想要,就帮着做一点。”
“阿胶糕?那东西可不便宜啊!”李阿姨的音调拔高了几分,像是故意要让上下楼都听见,“你自己在家做的啊?这玩意儿能吃吗?卫生不卫生啊?别吃出什么问题来!”
她的声音又响又亮,像一把钝刀子,割得林静耳膜生疼,脸上刚刚强装出来的镇定瞬间有些挂不住,血色一点点褪去。她攥紧了手里的自封袋,塑料发出细微的咯吱声。
“阿姨,您放心,原料我都挑好的买,制作过程也很注意卫生的,我自己和孩子都吃……”她试图解释,声音却不由自主地低了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哎呀,不是阿姨说你,”李阿姨仿佛没听到她的辩解,或者说根本不在意,继续自顾自地说道,目光扫过林静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居家服,“你说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多不容易,找个正经班上多好?安稳!整天捣鼓这些,能挣几个钱?别到时候本钱都赔进去哦!女人家,还是踏实点好。”
“正经班”、“安稳”、“踏实”……这些词像针一样,密密麻麻地扎在林静的心上。她何尝不想找个“正经班”?可现实的壁垒,带孩子的牵绊,谁又能理解?她张了张嘴,却发现任何辩解在对方固化的观念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一股混合着屈辱、愤怒和无奈的情绪堵在胸口,闷得她发慌。
李阿姨见她低着头不说话,似乎觉得无趣,又或许是达到了“规劝”的目的,终于提着菜篮子,蹬蹬地上楼去了,留下几句飘在空气里的闲话:“……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肯吃苦,总想着走捷径……”
林静维持着蹲着的姿势,很久都没有动。地上那些刚刚还让她充满成就感的阿胶糕,此刻仿佛都失去了光彩。楼道里偶尔有别的住户经过,投来的目光似乎也带上了各种意味——好奇、怜悯,或许还有和李阿姨一样的质疑。
她强撑着收拾好东西,几乎是逃也似的回到了自己那间小小的出租屋,关上门,背靠着冰冷的门板,大口喘着气。外面的世界,连这方寸之地的楼道,都充满了不友善的空气。
然而,更让她心碎的打击,来自女儿。
几天后的傍晚,林静去幼儿园接妞妞。平时一出校门就会像小鸟一样扑过来的妞妞,今天却磨磨蹭蹭,小脸上写满了不开心。
“怎么了,妞妞?今天在幼儿园不开心吗?”林静蹲下身,关切地问。
妞妞低着头,用脚尖蹭着地面,声音小小的:“妈妈,小胖说……说我们家是卖假药的,味道难闻死了……他妈妈不让他跟我玩了。”
林静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了。卖假药的?味道难闻?原来,那些成年人的恶意揣测和闲言碎语,已经通过孩子,化作了一把更锋利、更残忍的匕首,精准地刺向了她最柔软的软肋。
她看着女儿委屈又茫然的小脸,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疼得无法呼吸。她一把将妞妞紧紧搂在怀里,声音哽咽,却努力维持着平稳:“妞妞,别听他们胡说。妈妈做的是很好吃、很健康的阿胶糕,是用很好的东西做的。小胖妈妈不了解,我们不怪她,好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