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公元2099年,地球标准时间 10月28日,深夜23:10 (月球时间约12:42,月昼第18天正午)
地点: 同步:月球静海,广寒宫三号科研基地(LP-3),B-2黑箱实验室;地球,梵蒂冈秘密档案馆(The Vatican Secret Archives),深层文献检索室
月球的“正午”阳光,透过基地顶部厚厚的月壤层和特殊的光导纤维系统,在LP-3基地的公共区域洒下一种均匀而缺乏温度的“白光”。但对于身处B-2黑箱实验室的林岚、安娜和李昂来说,时间早已失去了昼夜的意义。实验室的应急红光依旧无声旋转,空气过滤系统发出恒定的低鸣,将他们与外界彻底隔绝。巨大的观察舱内,那具银灰色宇航服中的类人遗骸依旧沉寂,左臂的螺旋符号在常规光线下恢复了其作为金属蚀刻的冰冷质感,仿佛之前那诡异的幽蓝闪烁只是一场集体幻觉。
然而,屏幕上实时显示的、来自“普罗米修斯”系统的基因分析数据流,以及那段被红色边框框定、散发着幽蓝虚拟光芒的未知碱基序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这绝非幻觉。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足以颠覆人类认知的、来自深空的谜团。
“林博士,我们必须找到突破口。”安娜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她指着屏幕上螺旋符号的高清三维模型,这是李昂在林岚指导下,用最高精度设备重新扫描获取的。“这个符号,是遗骸上唯一可能携带‘信息’的显性标记。它的材质、结构、发光特性…都指向一个未知的文明。我们需要知道它的含义,它的来源。否则,我们就像盲人摸象,永远无法理解我们面对的是什么。”
林岚没有立刻回答。她站在控制台前,双手抱胸,目光深邃地注视着那个螺旋符号。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合金台面,发出轻微的“嗒、嗒”声,这是她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基因的迷雾尚未散去,95%的相似度与5%的极端差异(尤其是那段未知碱基)如同两座大山压在心头。但安娜说得对,符号是另一个维度,一个可能承载着文明历史、身份甚至意图的维度。
“我同意。”林岚终于开口,声音恢复了惯常的清冷,“基因分析是基础,但符号学、历史学、考古学…这些‘软’科学,在解读‘异质’文明信息时,可能比纯粹的硬数据更有效。我们需要一个…能解读‘天书’的人。”她转向控制台,调出一个极其隐秘的通讯界面,输入了一串复杂的加密地址和权限代码。“地球上,有一个人或许能帮我们。他叫周文远,我们都叫他老周。他是顶尖的历史学家、符号学家、古代语言专家,尤其擅长解读那些被遗忘的、边缘化的文明符号。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些…特殊的‘渠道’。”
“特殊的渠道?”李昂好奇地问。
“他与梵蒂冈秘密档案馆有…深入的合作关系。”林岚的语气带着一丝神秘,“那里保存着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神秘、也最不为人知的文献。如果这个符号真的与某个古老文明有关,无论它来自地球还是地外,老周都有可能在那里找到蛛丝马迹。”她深吸一口气,“但黑箱协议的限制,我们无法直接进行大规模外部通讯。我只能将符号的最高清影像和所有相关环境参数,通过基地内部最安全的物理线路,发送给老周。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运气。”
安娜和李昂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希望与疑虑。在当前这种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向地球上的一个“外部专家”求助,风险巨大。但面对如此深不可测的谜团,他们别无选择。
“发送吧,林博士。这是目前唯一的线索。”安娜果断地说。
林岚点头,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速操作。她将螺旋符号的三维模型、发光瞬间的能量频谱图、符号表面的材质分析数据、甚至那段未知碱基序列的抽象结构图(经过高度模糊化处理,只保留其拓扑特征)打包成一个加密数据包。然后,她启动了基地内部一条极其隐蔽的、理论上只有她和基地最高指挥官詹姆斯·韦斯特上校才知道的“深井”物理量子通讯线路。这条线路直接连接到地球上的一个匿名中继站,再通过极其复杂的跳转,最终指向老周的个人终端。发送过程缓慢而紧张,数据包如同在黑暗的隧道中艰难爬行。几分钟后,控制台显示:“数据传输完成。接收端确认:周文远。”
“发出去了。”林岚松了口气,但眉头并未舒展,“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有等待。同时,继续监控遗骸状态,深化基因分析,尤其是那段未知序列。任何变化,立刻报告。”
地球,梵蒂冈城。当夜色笼罩这座古老城邦时,梵蒂冈秘密档案馆的深层文献检索室却灯火通明。这里位于圣彼得大教堂地下数十米深处,拥有独立的恒温恒湿系统、防火防爆设计以及最先进的文献保护与数字化设备。空气中弥漫着古老羊皮纸、墨水和消毒剂混合的独特气味。巨大的穹顶下,一排排厚重的金属档案柜如同沉默的巨人,守护着人类数千年来的秘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