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笔记”的风靡和翻译小组的稳定运作,如同两条涓涓细流,为夏小雨持续积累着资本。但她骨子里那份属于末世灵魂的危机感,促使她不断寻找更多元的收入来源,将根基扎得更深、更广。校园这片沃土,似乎还蕴藏着未被充分开发的潜力。
契机出现在一个春风和煦的周末午后。她带着牙牙学语的薄夏在宿舍区附近的小花园晒太阳,闻到空气中飘来一阵似有若无、却勾人食欲的油香。循着味道望去,只见围墙拐角处,一个显然是教职工家属的老太太,正支着个小煤炉,用平底锅煎着韭菜盒子,三两个学生围在旁边等着,脸上带着期待。
夏小雨心中一动。**吃!** 这是人类最基本、也最永恒的需求。相比于笔记和翻译针对的是特定学生群体,“吃”的受众几乎是全校师生。而且,目前校园内除了几个口味单一、过了饭点就关门的大食堂,几乎没有任何补充性的食品供应。学生们晚上自习饿了,周末想打打牙祭,除了去校外遥远的国营饭店,几乎没有选择。
一个想法迅速在她脑中成型:利用空间灵泉和产出,制作一些简单、美味、便于携带的小吃,在校园内进行小范围售卖。
目标明确后,她开始冷静地分析可行性。首先,是品类选择。不能太复杂,要便于操作和携带;要具有普适性,南北口味都能接受;还要能突出她独有的优势——灵泉带来的极致口感。
她最终锁定了两样:猪肉白菜馅饼和五香卤蛋。馅饼荤素搭配,饱腹感强,热食冷食皆可;卤蛋则是极佳的营养补充和零食,保存时间也相对较长。
接下来是原材料。猪肉和鸡蛋需要在外采购,但面粉、白菜以及卤制用的香料,她完全可以动用空间资源。她悄悄在空间那小块黑土地上种植的小白菜,在灵泉滋养下,长得格外水灵清甜,几乎没有普通白菜的土腥味。用灵泉水和面,面团格外柔韧有弹性。甚至卤汁,她也尝试加入了少量灵泉水,使得香料的味道融合得更加醇厚,渗透力更强。
第一次试验在吴老师小院的厨房里秘密进行。当混合着灵泉猪肉白菜馅的饼坯在刷了薄油的锅里煎得两面金黄,发出“滋滋”的诱人声响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浓郁肉香混合着面食的焦香瞬间爆发出来,连在屋里玩积木的薄夏都抽着小鼻子,咿咿呀呀地指着厨房方向。
夏小雨自己尝了一口,外皮酥脆,内里多层,馅料饱满,汁水丰盈,白菜的清甜完美中和了猪肉的油腻,那种鲜美的味道层次,远超她过去吃过的任何馅饼。卤蛋也同样出色,蛋白Q弹,蛋黄入味透彻,香料的味道恰到好处,回味悠长。
产品经过验证,下一步是销售地点和方式。她不能像那个老太太一样随意在路边摆摊,太显眼,也容易被驱赶。她想到了学生宿舍区后面,靠近锅炉房的一片相对僻静的空地,那里平时人流量不大,但饭点前后会有学生抄近路去食堂或打水。更重要的是,这里似乎处于管理的灰色地带,偶尔也会有教职工家属在此进行一些默许范围内的小交易。
她选择在周六下午四点左右出摊,这个时间点,很多学生刚结束午睡或自习,容易感到饥饿,距离晚饭又还有一段时间。她用旧木板和两条长凳简单搭了个台子,铺上干净的白色笼布。一个带纱罩的竹篮里放着温热的馅饼,另一个小号的搪瓷盆里盛着深色油亮的卤蛋。她没有吆喝,只是将纱罩揭开一角,让那勾魂夺魄的香气自然弥漫开来。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第一个被吸引来的是个穿着运动服、满头大汗的男生,显然是刚运动完。“同学,你这卖的什么?太香了!”他使劲吸着鼻子,眼睛盯着金黄的馅饼。
“猪肉白菜馅饼,一毛五一个。卤蛋,八分一个。”夏小雨微笑着报价。这个价格比食堂的肉菜稍贵,但绝对物超所值。
“来两个馅饼,一个卤蛋!”男生毫不犹豫地掏钱。
他站在旁边,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馅饼,烫得直呵气,却含混不清地连声称赞:“唔!好吃!太好吃了!这馅儿太鲜了!”
这活广告比任何吆喝都管用。很快,第二个、第三个学生被香气和男生的吃相吸引过来。不到半小时,夏小雨带来的三十个馅饼和二十个卤蛋销售一空!后来者只能闻着空气中残留的香气,失望地向她打听下次出摊的时间。
首战告捷,夏小雨信心大增。第二个周末,她增加了供应量,并且提前用硬纸板写了个简单的牌子“周末小食”,立在摊位旁。
生意愈发火爆。她那独特的美味仿佛有着魔力,不仅吸引了学生,连一些年轻的教职工也闻讯而来。摊位前常常排起小队,成为宿舍区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同学们私下议论:
“听说了吗?宿舍后面那家馅饼,绝了!”
“比食堂大师傅做的好吃一百倍!”
“她家卤蛋也特别入味,我每次都要买两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