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斯年寄来的复习资料,如同久旱甘霖,精准地浇灌在夏小雨几近干涸的知识荒漠上。那些系统整理的笔记、标注清晰的教材,瞬间将她从漫无目的的盲目摸索中解救出来,为她勾勒出通往高考战场的清晰路径。
村尾小屋的夜晚,从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当薄夏终于在母亲轻柔的哼唱和规律的拍抚中沉入梦乡,发出均匀绵长的呼吸声时,便是夏小雨“战场”开启的时刻。
她轻轻将儿子放好在炕内侧,用被子仔细掖好四周,确保他不会滚落。然后,她吹熄里屋那盏为了不影响孩子睡眠而刻意调暗的油灯,只端着外间书桌上那盏稍亮一些的煤油灯,悄无声息地退到外间。
小小的火苗跳跃着,努力驱散着书桌一隅的黑暗,将她伏案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如同一尊沉默而坚定的雕塑。
书桌上,摊开的是薄斯年手抄的数学笔记。上面不仅有公式定理的罗列,更有他结合自身理解,对各类题型解题思路的梳理,步骤清晰,逻辑严密。夏小雨的指尖顺着那些刚劲的字迹缓缓移动,眼神专注得仿佛要将每一个符号都刻进脑海里。
起初,进程是艰涩的。原主那点可怜的初中数学基础,如同断壁残垣,根本无法支撑起高中知识的宏伟大厦。面对函数、立体几何、排列组合这些陌生的概念,她时常感到一种源自知识断层本身的无力感。一个复杂的方程,可能需要耗费她整整一个晚上,反复演算,反复推敲,才能勉强理解其内在的逻辑。
然而,就在这看似举步维艰的过程中,一种奇妙的融合正在悄然发生。
属于原主的那部分记忆,如同沉睡的数据库,在她极度专注的精神力催动下,被一点点激活、唤醒。那些早已模糊的数学符号、语文课文片段、零碎的物理概念,如同散落的珍珠,被重新串联起来。虽然残缺,却提供了一个最基础的认知框架。
而属于末世精英夏小雨的灵魂,则扮演着最高效的处理器和架构师的角色。她那被残酷环境和生死考验磨砺出的超强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近乎恐怖的专注力,开始在这个粗糙的框架上飞速搭建。
她能迅速捕捉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看似孤立的公式定理融会贯通。她能通过薄斯年笔记上一个简单的图形示意,在脑海中构建出立体的几何模型。对于那些需要大量记忆的文史政经内容,她则采用末世时记忆地图和情报信息的方法,进行归类、编码、联想记忆,效率远超普通的死记硬背。
这种融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深夜,在无数次与难题的搏斗中,缓慢而坚定地推进着。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或是风吹过干枯玉米秆的沙沙声。屋内,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她偶尔因为思考而发出的、极轻的叩击桌面的声音。
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时,她会停下笔,微微后靠,闭上双眼。眉心因为长时间的集中精神而微微蹙起。她没有急躁,也没有气馁,只是调动起全部的心神,如同最耐心的猎手,一遍遍梳理着已知条件,尝试着不同的切入角度。有时,灵感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迸发,她便会猛地睁开眼睛,眸中亮光一闪,再次俯身,奋笔疾书。
倦意如同潮水,总在深夜最寂静的时刻阵阵袭来。眼皮变得沉重,头脑也开始发昏。这时,她会轻轻放下笔,站起身,走到水缸边,用冰冷的空间泉水拍打脸颊。刺骨的凉意瞬间驱散疲惫,让思维重新变得清明。她看着水缸中自己那张难掩憔悴却眼神异常明亮的脸,深吸一口气,再次回到书桌前。
她知道,桌上摊开的,不仅仅是一张张习题纸,一本本教科书。
这张即将到来的考卷,检验的绝不仅仅是她对高中知识的掌握程度。它更是一场对她意志力的极限考验,一次对她能否抓住命运咽喉、实现阶层跨越的终极审判。
“逆天改命”。
这四个字,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却需要付出血与汗的代价。她舍弃了休息,舍弃了娱乐,甚至压缩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将全部身心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次挑灯夜读,每一次强忍困倦,每一次攻克难题,都是在为“改命”二字增添砝码。
煤油灯的灯芯,偶尔会“噼啪”一声,爆出一朵小小的灯花,映亮她沉静而执着的面庞。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夜色愈发深沉,村子里最后一点灯火也相继熄灭,唯有村尾这扇小窗,依旧固执地亮着,如同暗夜海中指引方向的灯塔,也如同她心中那簇永不熄灭的、名为“希望”的火焰。
当东方的天际终于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鱼肚白,预示着新一天的劳作即将开始时,夏小雨才会轻轻合上书本,吹熄那盏陪伴了她一整夜的油灯。
她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和肩膀,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因为知识的充盈和目标的明确而感到一种异常的充实与亢奋。
走到窗边,望着那渐渐亮起的天光,她轻轻握紧了拳。
风已起,她必乘风而行,直上青云。这张考卷,她不仅要答好,更要答得漂亮,为自己,也为薄夏,搏一个截然不同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喜欢末世女强人在七零奋斗史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末世女强人在七零奋斗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