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刑部档案库内,苏清砚正专注地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卷宗。自从皇帝下令重新审查苏家冤案以来,她已经在这里连续工作了数日,希望能从当年的蛛丝马迹中找到更多证据。
清砚,休息一下吧。萧承煜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眼中满是关切,你已经连续看了三个时辰了。
苏清砚抬起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这些卷宗里一定还有我们没发现的线索。李崇德虽然逃了,但他的党羽还在朝中,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更多证据。
萧承煜在她身边坐下,轻轻握住她的手:我知道你心急,但也要注意身体。陛下已经下令彻查,这次我们一定能还苏家一个清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刑部侍郎周大人带着一个年轻官员走了进来。
萧将军,苏姑娘,这位是户部主事林文轩。周大人介绍道,他主动要求协助我们查阅当年的账目记录,说是有重要发现。
苏清砚抬头看向来人,突然愣住了:文轩?是你?
林文轩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清砚,好久不见。
萧承煜敏锐地察觉到两人之间的异样:你们认识?
苏清砚回过神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文轩是我在太学时的同窗,我们曾经一起跟随王夫子学习琴艺和经义。后来...后来苏家出事,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面。
林文轩躬身行礼:下官林文轩,见过萧将军。听闻苏家冤案重审,下官愿尽绵薄之力。
萧承煜打量着眼前这个温文尔雅的年轻官员,心中暗自警惕。能在短短几年内从太学生做到户部主事,此人绝不简单。
林主事有什么发现?萧承煜直接问道。
林文轩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这是下官在整理旧档案时发现的。十五年前,户部有一笔五十万两白银的支出,用途标注为军需采购,但收款方却是李尚书的一个远房亲戚。
苏清砚接过账册仔细查看,眉头越皱越紧:这笔款项的支出时间,正好是我父亲被指控通敌的前一个月。
不仅如此,林文轩补充道,下官还发现,当时负责审核这笔款项的官员,后来都得到了李尚书的提拔。其中一人甚至成为了李尚书的亲信。
萧承煜眼中寒光一闪:好个李崇德,竟然用国库的钱来收买人心,构陷忠良!
苏清砚却觉得有些不对劲:文轩,这些账目应该都是机密,你怎么能如此轻易地找到?
林文轩神色如常:下官在户部任职多年,对档案整理颇有心得。而且...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其实这些年来,下官一直在暗中收集李尚书的罪证,就等着有朝一日能为苏伯父洗刷冤屈。
这句话让苏清砚心中一震。她想起太学时光,那个总是跟在她身后,叫她清砚姐姐的少年。那时的林文轩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苏清砚的父亲还曾资助过他读书。
文轩,谢谢你。苏清砚真诚地说,父亲若是知道你还记挂着苏家,一定会很欣慰。
林文轩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但很快恢复了平静:这是下官应该做的。苏伯父对我有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接下来的几天,林文轩确实帮了大忙。他不仅提供了大量账目证据,还利用在户部的人脉,找到了几个当年被迫作伪证的小吏。在这些证据的支持下,案件的调查进展神速。
然而,萧承煜始终对林文轩保持着警惕。他派暗卫暗中调查林文轩的底细,发现这个年轻的户部主事远比他表现出来的要复杂得多。
将军,查到了。暗卫首领低声禀报,林文轩确实在太学与苏姑娘同窗,但毕业后并没有立即入仕,而是消失了两年。等他再次出现时,已经通过科举进入了户部,而且晋升速度极快。
萧承煜皱眉:消失的两年?查清楚他去哪里了吗?
还在查,但似乎有人刻意抹去了那段时间的痕迹。暗卫首领顿了顿,另外,我们发现林文轩与李尚书的一个亲信有过秘密接触,就在案发前三天。
萧承煜眼中寒光更盛:继续查,我要知道他所有的底细。
与此同时,苏清砚对林文轩的信任却在与日俱增。或许是太学时期的情谊让她放松了警惕,或许是林文轩提供的证据确实有力,她开始将一些重要的调查工作交给林文轩处理。
清砚,我觉得这个林文轩有些可疑。萧承煜终于忍不住提醒道。
苏清砚却不以为意:承煜,你多虑了。文轩是我多年的同窗,他的为人我很清楚。而且这些天他帮了我们这么多,若是有什么异心,早就该暴露了。
萧承煜还想再说什么,但看到苏清砚眼中的信任,最终还是咽下了话语。他知道,在苏家冤案这件事上,苏清砚的情感往往会压倒理智。
几天后,林文轩带来一个重磅消息。
清砚,萧将军,我找到了当年负责押送证物的差役。林文轩神色激动,他说当年确实有人篡改了证物,而且他愿意出面作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