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金銮殿内气氛凝重。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沉肃地看着跪在殿前的刑部侍郎周大人和定北将军萧承煜。
周爱卿,你方才所言,可都属实?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侍郎叩首道:启禀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狱卒张老三昨夜翻供,指证十五年前苏明远案中,李尚书胁迫证人作伪证,篡改囚犯供词。春桃也证实了此事,她当年是被李尚书以家人性命相威胁,才被迫诬陷苏大人。
萧承煜紧接着奏道:陛下,臣昨夜在刑部大牢擒获李尚书派来灭口的杀手,虽其服毒自尽,但足以证明李尚书心虚。且臣已找到先皇手谕,其中明确提及苏明远大人忠心为国,绝无通敌之事。
皇帝缓缓起身,踱步至殿前,目光扫过跪地的二人:十五年了...朕一直觉得苏明远案疑点重重,只是苦无证据。如今既有狱卒翻供,又有先皇手谕,此案确实需要重新审查。
他转身对侍立一旁的太监道:传朕旨意,立即成立三司会审,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审理苏明远案。所有涉案人员,无论官职高低,一律接受调查。
陛下圣明!萧承煜和周侍郎齐声道。
皇帝看向萧承煜,语气缓和了些:萧爱卿,苏姑娘伤势如何?
谢陛下关心,清砚已服下解药,性命无虞,只是还需静养数日。萧承煜回道,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好生照顾她。皇帝点头,此案重审,还需要她的配合。传朕旨意,特许苏清砚参与案件审理,提供证词。
臣代清砚谢陛下恩典!萧承煜感激地叩首。
旨意传出,朝野震动。十五年前的苏明远案再次成为京城热议的话题。茶楼酒肆中,人们纷纷议论着这桩突如其来的翻案。
听说了吗?苏明远案要重审了!
真的假的?都十五年了,怎么突然...
据说是狱卒翻供,指证李尚书作伪证呢!
李尚书不是已经自尽了吗?
哼,谁知道是不是真死了,说不定是金蝉脱壳...
而在萧府内,苏清砚刚刚醒来,就看到萧承煜守在床边。
你醒了?感觉怎么样?萧承煜关切地问,轻轻握住她的手。
苏清砚虚弱地笑了笑:好多了...就是还有些乏力。外面...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我听到很多动静。
萧承煜将早晨金銮殿上的事情详细告诉了她。当听到皇帝下令重审父亲案件时,苏清砚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真的吗?陛下...陛下真的下令重审?她声音颤抖,几乎不敢相信。
千真万确。萧承煜坚定地点头,三司会审已经成立,周侍郎亲自负责。清砚,我们等了十五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苏清砚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泪水无声滑落。这十五年来,她隐姓埋名,忍辱负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为家族洗刷冤屈。如今曙光就在眼前,她却有些近乡情怯。
可是...李尚书虽然逃了,但他的党羽还在朝中。苏清砚担忧地说,重审此案,必定会遇到重重阻力。
萧承煜握紧她的手:放心,有陛下支持,有我在,绝不会让任何人阻碍真相大白。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养伤,然后配合三司会审,将你知道的一切都说出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通报声:将军,周侍郎求见。
快请。萧承煜起身相迎。
周侍郎快步走进来,面色凝重:将军,苏姑娘,情况有些复杂。
怎么了?萧承煜问道。
三司会审刚成立,就有人开始暗中阻挠。周侍郎压低声音,大理寺少卿张大人称病不出,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大人也推说公务繁忙,不愿参与审理。这明显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萧承煜冷哼一声:看来李尚书的余党还不死心。周大人,你可有对策?
周侍郎沉吟道:我已经向陛下禀报此事,陛下震怒,下令若有官员推诿塞责,一律按渎职论处。另外,陛下还特许我们调用锦衣卫协助调查。
太好了!苏清砚眼中重新燃起希望,有锦衣卫相助,定能查出真相。
周侍郎点头:正是。苏姑娘,等你身体好些,我们需要你提供证词。特别是关于当年你父亲与北狄使者会面的事情,我们需要详细了解。
苏清砚坚定地说:周大人放心,只要我能下床,随时可以配合调查。这十五年来,那一日的每一个细节我都铭记在心,绝不敢忘。
送走周侍郎后,萧承煜对苏清砚说:你先好好休息,我去安排一下锦衣卫的调查事宜。
等等。苏清砚叫住他,承煜,我觉得...我们还需要找到一个人。
当年负责审理我父亲案件的主审官,刑部前任尚书赵大人。苏清砚说,他虽然已经致仕回乡,但当年案件的审理过程,他应该最清楚。或许他能提供一些关键信息。
萧承煜眼睛一亮:好主意!我这就派人去请赵大人回京。
苏清砚摇头,赵大人年事已高,不宜长途奔波。我们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