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清风的粉末在空中散开,几名护卫顿时捂着眼睛惨叫起来。苏清砚趁机冲出包围,却在拐角处撞上了一个人。
夫人小心!
熟悉的声音让苏清砚猛地抬头,竟是张景明。他一把抓住她的手腕,低声道:随我来!
两人穿过几条隐蔽的小径,来到一处偏僻的院落。张景明推开柴房门,将苏清砚拉了进去。
张大人,你这是...苏清砚警惕地按住袖中的匕首。
张景明苦笑:夫人不必防备。若我要害你,方才就不会出手相救。
他从怀中取出一块帕子:擦擦脸吧,面具都歪了。
苏清砚这才发现人皮面具在奔跑中已经松动。她干脆揭下面具,露出本来面目:为何救我?
张景明沉默片刻,忽然从袖中掏出一封密信:这是李崇义与北狄往来的证据,三日前我偶然在他书房发现的。
苏清砚瞳孔微缩:通敌叛国?
不仅如此。张景明声音发颤,他还计划在太子回宫途中设伏。我...我儿子如今在太子别院...
柴房外突然传来脚步声,两人同时屏住呼吸。待脚步声远去,张景明继续道:我跟随李崇义十年,知道他心狠手辣,但没想到竟敢谋害储君。
苏清砚敏锐地捕捉到他眼中的动摇:张大人,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来不及了!张景明激动地压低声音,我手上沾了多少无辜者的血,太子不会饶恕我的!
太子仁厚,只要你戴罪立功...
仁厚?张景明冷笑,当年肃清北境叛军,太子可是连妇孺都没放过。
苏清砚心中一凛,没想到张景明知道这段往事。她正色道:那时太子刚满十六,被奸人蒙蔽。这些年他勤政爱民,早已不同。
张景明盯着她:夫人如何知道得这般清楚?
因为我父亲就是当年北境军的监军苏明远。苏清砚眼中泛起泪光,他发现了李崇义私通北狄的证据,才会在回京途中。
张景明脸色骤变:苏大人...是李崇义下的手?
三年前的中秋夜,李崇义寿宴后。苏清砚一字一句道,张大人当时在场吧?
张景明踉跄后退,撞翻了柴堆。他颓然坐在地上:那晚...我只是奉命送了一壶酒...
院外突然传来急促的哨声,是李府护卫在集结搜查。苏清砚急道:没时间了!张大人,帮我离开李府,我保你父子平安。
张景明抬头,眼中挣扎之色更甚:我凭什么相信你?
就凭这个。苏清砚从怀中取出半块玉佩,太子给我的信物。他说过,持此物者,无论所求何事,必当应允。
张景明接过玉佩细看,脸色阴晴不定。终于,他长叹一声:好,我带你出去。但我要先见到我儿子。
可以。苏清砚果断答应,明日午时,城南土地庙。
张景明点头,迅速脱下外袍给她:换上这个,扮作我的随从。
一刻钟后,张景明带着大摇大摆地走向西角门。守卫刚要阻拦,张景明便厉声呵斥:瞎了你的狗眼!本官有急事回府,还不开门!
守卫认出是李崇义的心腹,不敢多问,连忙放行。
离开李府不远,一辆马车悄然跟上。车帘掀起一角,露出萧承煜紧绷的面容。苏清砚朝他微微点头,示意一切顺利。
当夜,萧府密室。
张景明答应合作了?萧承煜难掩惊喜。
苏清砚摇头:还没有完全说服,但他答应明日带儿子来见我们。她将密信递给萧承煜,你看这个。
萧承煜看完信,脸色凝重:李崇义竟敢勾结北狄谋害太子...这证据足以定他死罪。
问题是张景明。苏清砚蹙眉,他对太子仍有戒心,需要我们进一步争取。
萧承煜沉思片刻:明日我安排太子亲信与他见面,打消他的顾虑。
次日午时,城南土地庙。
张景明带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早早等候。男孩脸色苍白,右手缠着绷带,怯生生地躲在父亲身后。
张大人久等了。苏清砚从庙后转出,身边跟着一位气度不凡的青衣文士。
张景明警惕地将儿子护在身后:这位是?
文士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半块玉佩——与苏清砚昨日出示的正好是一对。
张大人为朝廷立下大功,本宫特来致谢。文士的声音忽然变得清朗威严。
张景明浑身一震,拉着儿子就要下跪:太...
太子抬手制止:不必多礼。令郎的伤可好些了?
小男孩抬头,惊讶地看着这位和蔼的贵人:您...您怎么知道我受伤了?
太子蹲下身,平视着男孩:因为我有个小侍卫,也像你这般大时被坏人伤了手。现在他可是宫中最厉害的弓箭手呢。
张景明眼眶发红:殿下,臣...臣有罪...
张大人不必自责。太子正色道,李崇义势大,你能在关键时刻幡然醒悟,已是大善。
苏清砚适时递上一卷文书:这是太子的手谕,赦免你过往之罪。只要你指证李崇义,还可官复原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