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老街中心的广场上早已是人山人海,热闹得跟过年一样。
临时搭建的两个灶台相隔十米,泾渭分明,仿佛楚河汉界。
界线的一头,张师傅已经严阵以待。
他身着一尘不染的雪白厨师服,领口扣得一丝不苟,气场堪比准备进行一场精密心脏手术的主刀医生。
他面前的料理台上,从德制主厨刀到瑞士多功能削皮器,每一件工具都按照特定角度摆放,精确到毫米,强迫症看了都得当场治愈。
身后,一条鲜红的横幅迎风招展,上面是“味控联盟”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注解:“料理即纪律”。
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米其林三星大厨空降视察。
张师傅并没有急着处理食材,而是像个科技产品发布会的主讲人,当众展示他的“神兵利器”。
他先是拿出一个手持设备,对着一颗番茄扫了一下,设备屏幕上立刻跳出一连串数据:“糖度8.7,酸度0.43,含水量94.5%,鉴定为A+级圣女果。”围观的大爷大妈们发出一阵“不明觉厉”的惊叹,纷纷掏出老花镜想看个究竟。
接着,他又戴上一双银色的温控手套,拿起一把造型酷似未来武器的分子调味枪,对着空气“滋”地喷了一下,淡淡的烟雾散开,一股纯净的咸味弥漫开来。
“我靠,这是做饭还是造高达?”人群中,举着手机直播的影刃忍不住吐槽,“这科技与狠活也太足了。”
就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张师傅的“黑科技”吸引时,一阵悠闲的“叮铃铃”声由远及近。
陆远骑着一辆小黄车,慢悠悠地挤进人群,一个漂亮的甩尾停在了另一边的灶台旁。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和沙滩裤,脚上趿拉着一双人字拖,那松弛感,仿佛下一秒就要去海边度假。
更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他的食材——共享单车的车筐里,一个塑料袋装着几个平平无奇的鸡蛋,两颗看起来刚从菜市场C位淘汰下来的番茄,以及一把……叶子都有些发黄,蔫头耷脑仿佛对整个世界都失去了希望的小葱。
“不是,哥们儿你认真的吗?”有人忍不住喊道,“这葱都快入土为安了,你确定它还能出战?”
陆远把那把蔫葱拎出来,对着太阳看了看,满不在乎地笑道:“没事,生活压力大,它只是有点emo了,下锅前给它做做心理疏导就好。”
这番话逗得众人一阵哄笑,紧张的气氛瞬间被冲淡了不少。
街道办的刘主任清了清嗓子,走到台前,拿着大喇叭宣布规则:“各位街坊邻居,今天的厨王争霸赛决赛正式开始!比赛项目,就是咱们老百姓最熟悉不过的——番茄炒蛋!限时十五分钟,胜负由我们现场选出的十位居民代表投票决定!”
宣布完规则,他走到张师傅身边,不动声色地递了个“你懂的”眼神,压低声音说:“张师傅,你可是我们社区推广‘智慧餐饮’的标杆,一定要让大家看看,什么叫科学的料理,未来的味道。”
张师傅自信地点点头,眼神中透着对胜利的绝对把握。
就在这时,人群里挤出一个小小的身影,是小豆子。
他像个小特务一样,飞快地溜到陆远身边,趁人不注意,往他手里塞了张皱巴巴的纸条,然后一溜烟跑了。
陆远展开纸条,上面是几行娟秀又带着一丝急切的字迹:“师父说,他当年研究过,番茄炒蛋的油温绝对不能超过187.3℃,那个是蛋白质完美凝固和风味物质析出的黄金临界点。超过了,就算违规。”
陆远看着纸条上的数字,嘴角勾起一抹无奈又好笑的弧度。
他抬头望向人群中某个方向,仿佛能穿透人海看到那个躲在暗处的老头子,轻声自语:“呵,他还记得这小数点后一位的温度,却忘了这口铁锅,要烫到锅底冒烟,呛出那股子烟火气,才叫够劲。”
“比赛开始!”刘主任一声令下。
张师傅那边立刻进入了“手术”模式。
他先用削皮器给番茄完美去皮,再用小刀划出十字,放入恒温热水中浸泡30秒,取出后切成大小完全一致的1.5厘米方丁,并用电子秤精确称重。
接着,他将平底锅放在电磁炉上,设定预热温度160℃。
一切都有条不紊,冷静得像一台人工智能。
他拿起鸡蛋,在碗沿轻轻一磕,蛋壳裂缝均匀,没有一丝多余的碎屑。
蛋液入碗,他拿起蛋抽,不多不少,顺时针搅拌了整整12圈。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工业时代的美感和纪律性。
反观陆远这边,画风突变。
他压根没看灶台上的电子点火器,而是闭着眼睛,像个武林高手一样,单手摸索着那口黑漆漆的铁锅,感受着它的质感。
随即,他猛地拧开煤气阀,将火力开到最大。
熊熊的蓝色火焰瞬间舔舐着锅底,铁锅在烈火中干烧,很快,锅身就从黑色变成了带着一丝诡异的微微发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