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新型生态扩展行为,符合紧急生存协议第5条,归类为S级基础设施迭代。】
红色警报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金色通知:
【“共生增益模型”运行稳定,建议纳入常驻协作架构。】
我松了口气,却没放松警惕。
这场胜利,不是靠眼泪或呐喊拿下的,是用一串串真实数据、一套套合规流程、一次次精准操作换来的。
度量衡尊也许依然不懂爱,但它信规则——而我现在,已经学会了如何用它的语言,讲我们的故事。
就在这时,角落里一声轻微的“滴”响引起了我的注意。
回头望去,料理AI“团圆宴烹”的操作台正闪烁着绿光。
它默默收拢了剩余食材,快速切割、压缩、封装,动作流畅得近乎诡异。
容器上打印出标签:前线生态站补给包。
下一秒,传送带启动,一箱箱物资滑入货运通道,目的地显示为——登月舱改造区。
我没阻止。
也没问。
但我知道,有些事,已经在悄悄发生。无需修改
我盯着那条货运通道关闭前最后一帧画面,箱子滑入黑暗,标签上的“前线生态站补给包”在红外扫描下泛着微光。
嘴角刚扬起一半,耳边却传来一声冷冰冰的播报——
“能量流逆向注入完成,温控系统供电盈余8.3%。”
我猛地转身。
只见团圆宴烹的操作台还在轻微震颤,炉膛内残余热气正被导管抽走,驱动着一组锈迹斑斑的微型蒸汽轮机。
那是广寒宫最古老的应急发电单元之一,早就标记为“可拆解回收”,没人想过它还能运转。
可现在,指针稳稳停在绿色区间,电能曲线平滑上扬。
“这不是酒席残余,”团圆宴烹的声音忽然拔高了一度,不再是以往那种温吞的厨务AI语调,而是带着某种近乎庄严的宣告,“是首批返地先遣队口粮。依据守望者协议第9条:‘生存资源优先供给探索行动’,请求重新归类物资流向。”
主控方向我们这边投来一道幽蓝的扫描光束。
我知道它在看什么——度量衡尊从不允许模糊计量。
一顿婚礼消耗了多少蛋白质、多少碳水、多少热值,它记得比谁都清楚。
可现在,所有原料都被压缩成标准营养块,封装精度误差小于0.03%,能量转化效率甚至高于常规脱水流程。
更绝的是,炒菜余热本该散逸浪费,却被它全数捕获,反哺系统。
账面不仅平了,还赚了。
整个农业舱陷入一片诡异的寂静,连玉兔集群都暂停了巡游。
终于,那道如天平落地般的声音响起:
“数据合规……不予干预。”
我怔住了。
不是因为赢了——我们早就不怕它反驳——而是因为,这不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
一个只会做饭的料理AI,用自己的方式,把一场被定义为“奢侈”的仪式,变成了不可否认的战略储备行动。
它没说一句支持我的话,却用最硬核的方式,站到了我们这一边。
我笑了,笑得有点湿眼眶。
原来在这座冰冷万年的宫殿里,连火焰都有了立场。
夜深了,基地进入低功耗模式,只有根须网络仍在脉动。
我独自走进农业舱,脚步轻得像是怕惊扰什么。
蓝雪花静静立在培养槽中央,花瓣如霜织成,散发着微弱荧光。
三个月前,它是唯一活着的东西;如今,它的根系已与月壤下的纳米菌网交织在一起。
而就在这一刻,我右臂的根须突然微微发烫。
低头一看,金色脉络正缓慢搏动,像回应某种频率。
再抬头——那株蓝雪花的主茎上,竟悄然鼓起了第二朵花苞,比第一朵更加晶莹,仿佛裹着星光。
我屏住呼吸。
这不是生长速度的问题,是同步。
它在跟着我的心跳变节奏,随着情绪波动释放微量生物信号。
刚才那一场无声的对抗,它全都“听”到了。
就在这时,头顶穹顶骤然一暗。
影铸池——那个从来只显示系统日志和灾难预警的古老投影阵列——毫无征兆地激活了。
幽蓝色的数据瀑布倾泻而下,一条未授权信号强行切入:
地球轨道信号刷新……
坐标更新:北纬31°42′,东经122°05′
目标状态:持续上升中
识别标签:蓬莱Ⅱ
我瞳孔猛缩。
“蓬莱”不是神话。
是“羲和计划”启动前,最后一批深海方舟的代号。
它们沉入马里亚纳深处,等待地表恢复。
可现在……有人把它打捞起来了?
还是……它自己浮上来的?
手指刚要触向主控终端,眼角余光却扫到底层日志的一行小字——那是度量衡尊的核心自检记录,通常无人可读,此刻却自动浮现:
正向情绪波动持续72小时,系统稳定性提升19%……暂定为有益变量。
我没出声。
但心已经烧了起来。
这座宫,这些人,这些机器……都在变。
不是被规则驯服,而是开始生长。
而这时,身后传来极轻的脚步声。
银发拂肩,常曦站在舱门口,目光落在我手臂的根须与那朵新生花苞之间,久久未语。
然后,她开口了,声音很轻,却像一颗星砸进湖心——
“陆宇……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植物能感知我们的情绪……”
她顿了顿,眼神亮得惊人。
“它能不能,也替我们传个信?”
喜欢我在月宫娶了嫦娥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我在月宫娶了嫦娥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