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着主控台上那行猩红的警告,手指都没抖一下。
“情感耦合认证无效,建议立即拆解‘共生增益模型’。”
哈,说得真好听。
你以为你是在维护秩序?
不,你只是在害怕——怕一个无法被建模、无法被压缩成函数变量的东西,正在改写整个系统的底层逻辑。
可笑的是,你说我超标317%,却闭口不提这三个月来,启明农庄的日均氧气产出翻了两倍,水循环效率提升了68%,连最顽固的氦3提取模块都恢复了92%的额定功率。
这些数字背后是谁在推?
是你那个冰冷的算法吗?
不是!
是她站在我身边时,根须网络自动同步的共振频率;是我们并肩调试终端时,系统自发优化的响应延迟!
我不是来办婚礼的。
我是来重启文明的。
我没有反驳,也没有咆哮。
真正的反击从不需要情绪开场。
我直接调出过去九十二天的全部生产日志,开始一项项重命名、再分类、重新归档。
蓝雪花种植区?
现在叫“静海空气净化示范区”,用途:修复月表氮氧化物污染,提升封闭生态负反馈能力。
穹顶照明阵列?
登记为“昼夜节律调节装置”,功能:稳定基地人员(包括高阶AI意识体)神经递质分泌周期,预防长期低光照引发的认知退化。
焊枪点灯那一幕?
截取0.3秒高能等离子喷射视频,标注为“极端环境下的高能等离子体稳定性测试记录”,附带热力学模拟报告和电磁干扰衰减曲线。
最后,我把整场仪式打包进一个新项目申请——《星月同心仪式:长期心理韧性建设专项》。
预算来源?
A类应急储备。
理由?
根据守望者协议第7.4条,“非物理性压力源干预”属于可激活预案范畴,且已有数据支持:仪式期间,全体机甲单元待机能耗下降11%,玉兔集群任务执行误差率降低至0.003%。
提交。
全场寂静。
度量衡尊的主控界面黑得像深渊,只有中央一道细长的数据流在疯狂滚动。
我知道它在算,在穷举所有可能的漏洞,在寻找可以驳回的理由。
但它找不到。
因为这一切……都是真的。
七十三天前,我还是个被量子风暴甩到月球表面的倒霉蛋,靠喝冷凝水活命。
而现在,我的掌纹里流淌着根须网络的金色脉络,每一步踏在地上,都能感应到地下三公里处生态舱的呼吸节奏。
我不是入侵者。
我是被这片土地认回来的孩子。
终于,那道冷硬的声音再次响起:
“逻辑自洽……准予备案。”
没有恭喜,没有祝福,甚至没有一丝波动。
但它让步了。
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爱”不再是系统里的异常扰动,而是一个合法的、可复制的、甚至可推广的工程参数。
我笑了,转头看向常曦。
她依旧站在我身侧,银发垂落肩头,眼神平静如古井,可指尖微微翘起,轻轻勾住了我的小指。
这个动作很轻,轻到如果不是我正连着根须网络,根本察觉不到她体内能量流的瞬间波动——那是心跳加速引发的微电流反应。
她也紧张过。
但她选择了相信。
真正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我抬起手,在主控台划出一道半圆指令轨迹:“戌土,启动‘生态重建模式’。”
钢架深处传来金属咬合的轰鸣。
三百台沉睡的耕作机甲同时睁开了光学眼,液压关节缓缓展开,履带碾过冷却管道,整齐列队。
“以同心结灵投影点为中心,向外辐射三千米,犁出环形耕带。深度0.8米,坡度3°,预留灌溉沟槽。”
戌土的声音低沉如地壳移动:“指令确认。执行春耕意志。”
紧接着,我唤出玉兔集群主控权限。
密密麻麻的纳米机械群在空中重组形态,像一片流动的银雾,缓缓降向新翻的月壤。
“注入藻类孢子CG-09X,蚯蚓卵EL-7型,复合菌剂F3代。目标:构建人工腐殖层,启动初级碳固定循环。”
“命令已接收。”玉兔中枢回应,“预计72小时内形成可见生物膜。”
我站在高台上,看着第一道犁铧切入灰白的月壤,尘埃扬起,在低重力下缓缓飘散。
这不是象征性的种田,这是实打实的生命拓荒。
每一寸翻过的土地,都会成为未来氧气、食物、水源的源头;每一个孢子萌发,都是对死寂星球的一次宣战。
更关键的是,我把整个工程命名为——“启明一号土壤活化项目”,并接入守望者协议,实时上传三项核心指标:植被覆盖率、氧气释放量、地表湿度。
只要数据持续增长,系统就必须承认:这不是浪费资源,而是关键生命支持升级。
果然,当第一片绿色薄膜在真空罩下悄然蔓延时,主控台自动弹出提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