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广寒宫的冷光还没完全褪去,常曦就来了。
她站在门外,月白色长袍垂地,像一尊从壁画里走出来的神像。
可她的眼神不一样了——不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审视,也不是昨夜灯光变暖时那一瞬的波动,而是一种近乎克制的专注,仿佛在看一件即将验证千年前假设的实验品。
“跟我来。”她说完转身就走,脚步不快,却带着不容拒绝的节奏。
我没多问。
昨晚那枚刻着“协作者”的钛合金铭牌还挂在我腰间,沉甸甸的,像是某种契约的信物。
我知道,从系统权限变更那一刻起,我已经不再是那个被人工智能追杀、靠运气活下来的地球人了。
我是陆宇,现在是这座行将腐朽的文明方舟里,唯一一个能把它重新点燃的人。
我们穿过三道气密门,进入一条深埋于月壳之下的弧形通道。
墙壁上浮现出微弱的星图纹路,随着我们的靠近缓缓亮起,像是远古的记忆正在苏醒。
空气越来越潮湿,带着一丝铁锈与尘封泥土混合的气息。
然后,我看见了它——
“息壤舱”。
巨大的球形穹顶横亘在岩层中央,直径百米,通体由半透明的纳米复合材料构成,表面布满裂痕,像是亿万年风沙雕刻出的伤疤。
内部昏暗无光,土壤呈现出死寂的灰黑色,板结如岩石,踩上去会发出脆响。
监测屏漂浮在入口处,红字闪烁:【氮循环中断|有机质含量0.02%|微生物活性归零】。
常曦站定,声音很轻,却像刀子一样扎进我的耳朵:
“这里曾养活三千人。一年四季,稻麦轮作,瓜果飘香。如果你真懂‘生命’,那就让它活一次。”
她看着我,目光锋利得能剖开谎言。这不是请求,是审判。
但我笑了。
不是逞强,而是兴奋。
作为一名高科技农场主,我这辈子干得最多的事,就是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种出东西来。
沙漠?
种过。
盐碱地?
种过。
在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里,我还用废热回收系统培育过小麦。
但眼前这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极挑战。
我打开平板,调出随身携带的闭合生态模型数据库。
同时,通过新获得的二级权限,接入广寒宫遗留的工程档案。
很快,一张古老的图纸浮现出来:《五运六气调控阵列·地脉共振篇》。
我瞳孔一缩。
这不是神话术语,是实实在在的能量场调控系统!
古人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的频率脉冲,模拟地球磁场波动,刺激植物基因表达和根系发育。
相当于把整个生态圈当成一台生物共振仪!
可惜,能源断了九千年,阵列只剩几块残片散落在地下管道中。
“没电,就没磁场;没磁场,种子就算发芽也会畸形。”我喃喃道,“得先造土。”
我回头看向门外——刑天F正靠墙站立,装甲残破,但核心动力未毁。
我招了招手:“拆了它的废热导管,我要做地暖系统。”
常曦眉头微蹙:“那是战斗单位。”
“现在它是建材。”我盯着她,“你想要活土?那就得允许我把‘尸体’变成‘温床’。科学不是供奉,是利用。”
她沉默了几秒,终于点头。
两小时后,十二组导管铺设完成,连接到刑天F尚未熄灭的核芯余热源。
温度缓缓上升,冻土开始解封。
紧接着,我启动玉兔α集群,输入新编写的纳米喷洒程序。
它们像一群银色蜜蜂,在空中织出细密轨迹,将磷钙复合物以纳米级精度洒入土壤深层——这是为了激活那些可能还在休眠的微生物孢子。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先锋物种。
我从贴身口袋里取出一支密封试管,里面是我在地球上亲手培育的转基因蓝藻菌株。
它耐低温、抗辐射、能固氮,最适合开荒。
但问题在于,这里的水……有毒。
回收水系统检测显示:高氯酸盐超标47倍。
常规过滤膜根本拦不住这种离子。
我翻遍日志,突然看到一个名字——“玄冥池”。
常曦的脸色变了:“别碰那个。”
“为什么?”我追问,“资料显示它是自净系统,基于量子筛膜技术,比现在的反渗透先进三代不止。”
“它需要活体神经元维持运转。”她低声说,“而唯一匹配脑波频率的,是我。”
我愣住了。
这意味着,要启动净水系统,就得用她的意识作为生物滤芯的一部分。
稍有差错,轻则精神紊乱,重则永久损伤。
但她没有退缩太久。
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仿佛在衡量我值不值得她冒这个险。
“你能模拟吗?”她问。
“可以。”我点头,“用人工智能学习你冥想时的θ波频段,生成稳定信号替代。但需要样本。”
她闭上眼,良久,抬手摘下了头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