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封口令”构建的、与世隔绝的茧中,失去了意义。
林宵的意识,如同沉入了一片温暖而粘稠的深海。他能模糊地感知到,自己与王跛子、钱寡婆、周聋子、刘驼背四位前辈的神魂,被一股温柔而坚韧的力量包裹、压缩、融合。他们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成为了这座巨大阵法的一部分,共同维系着这个与外界隔绝的、独立的空间。
他能“看”到一些破碎的景象。
那是李阿婆在阳光下晒暖的场景,是王跛子与村民们豪迈的大笑,是钱寡婆叉着腰教训自家那不成器的儿子……这些记忆的碎片,是他们神魂中最后残存的、属于外界的真实印记,如今成了支撑他们意识不至于彻底消散的锚点。
除此之外,便是无尽的、死一般的寂静。
林宵知道,这不是真正的无声。在这座“茧”的外面,玄云宗的探查法器正在疯狂地搜寻,裂谷上方,或许还有其他不知名的窥伺者。但在“封口令”的作用下,这一切都被隔绝了。他们就像一滴水,融入了虚无,再也激不起半点涟漪。
这种死寂,足以让任何心智坚定之人都发疯。
然而,在这五位神魂共融的意识空间里,林宵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异样。
这份异样,来自于周聋子。
在现实中,周聋子是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听力上的残疾让他养成了观察入微的习惯。而在神魂的层面上,林宵却发现,这位老人,从未真正“安静”过。
尤其是在赵瘸子的尸身被发现,怨火冲霄,李阿婆和王跛子牺牲之后,周聋子的神魂波动,就变得愈发诡异。
起初,林宵只是觉得他过于平静。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愤怒中时,周聋子的意识波动却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不起半点波澜。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歇斯底里,也不像林宵和苏晚晴那样急于寻找对策。他就那么静静地存在着,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然后,林宵开始注意到他那个习惯性的动作。
对空气点头。
在最初的几次,林宵以为那只是巧合。但渐渐地,这个动作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有规律。
有时,是林宵在思索铜钱的来历时,周聋子的神魂影像,会对着某个虚空的方向,缓缓地点一下头。
有时,是钱寡婆在回忆王阿公时,周聋子的神魂影像,又会转向另一个方向,同样是一个无声的点头。
这个发现,让林宵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这不正常。
一个聋人,为何会对着空气,如此频繁地点头?他是在与谁交流?是在回应什么看不见的存在吗?
这个念头,像一根冰冷的刺,扎进了林宵的意识深处。
他开始尝试,用意识去“触碰”周聋子的神魂。
这五人的神魂已经高度融合,理论上是能够互相感知的。但每当林宵的意识靠近周聋子时,都会像撞上了一团温润却又坚韧的迷雾。他能感觉到周聋子的存在,却无法读取他的具体思绪,仿佛对方的神魂,被一层看不见的屏障包裹了起来。
而这层屏障,似乎与守护整个大阵的“封口令”之力同源,却又有所不同。它更私密,更……排他。
林宵放弃了强行探查。他知道,以周聋子的性格,若非必要,绝不会轻易展露自己内心的秘密。他能做的,只有等待,观察,和……解读。
他开始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周聋子那无声的点头之上。
他仔细回忆,每一次点头,都发生在什么情境下。他试图从那些破碎的记忆片段和当下的意识流中,找出规律。
终于,在一次次的观察后,林宵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周聋子的点头,并非随机。它似乎在回应着某种……指令,或者说,是在进行某种……确认。
比如,有一次,林宵的意识中,因为过度思念九叔,浮现出九叔那张总是带着一丝神秘笑意的脸。就在那一瞬间,周聋子的神魂影像,对着记忆中九叔所在的方向,郑重地、缓缓地点了三下头。
那动作,充满了某种仪式感。
林宵心中一动。
九叔……九叔的灵识,不是早已随着铜钱的沉寂而变得微弱了吗?周聋子在……回应九叔?
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林宵否定了。九叔的灵识早已消散,不可能还存在。
那么,他在回应谁?
林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
周聋子,守魂人,天生的感知者。
他无法听见,但他的其他感官,尤其是对灵魂、气息、以及某些特殊“频率”的感知,一定远超常人。
“封口令”隔绝了内外,却隔绝不了神魂的本质。
周聋子,依旧在“听”。
听什么?
林宵的思绪狂奔。他想到赵瘸子的死,想到王阿公的死,想到李阿婆的牺牲。这些人的死,都透着一股诡异。尤其是赵瘸子,他死前曾去过裂谷上方,与玄云宗的弟子有过接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