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宇赶紧掏出小本子,笔尖飞快地写着,连篮球从包里滑出来都没注意:“那剂量呢?比如一次放多少杜仲?”
“王阿姨是膝盖疼,一次放五克杜仲,您爷爷要是腰腿疼,可以加两克,” 林辰指着石桌上的药材,“您看,杜仲片上有白丝,白丝越多药效越好,买的时候可以留意下。”
赵天宇点点头,把小本子揣进兜里,弯腰捡起篮球,脸上少了之前的生硬:“谢谢,我周末回家给爷爷试试,要是管用,我再跟你说。” 说完,他没马上走,反而站在旁边看王阿姨活动膝盖,眼神里多了些认真。
苏晓冉把剩下的药材装在小布袋里,递给王阿姨:“王阿姨,这药材您每天煮一次,敷五天,敷完记得穿条厚裤子,别让膝盖受凉。爬楼时慢点走,每爬两层歇一下,别太着急。”
林辰补充道:“孙思邈还说‘膝忌久蹲,需常护之’,您查寝时别总蹲下来捡东西,要是需要可以喊学生帮忙,晚上用温水泡泡脚,加勺盐,能帮着暖膝盖。”
王阿姨接过布袋,小心地放进值班室的抽屉,转身拿了袋苹果:“这苹果是我老家寄来的,甜着呢,你们拿着吃。谢谢你们帮我治好了膝盖,不然我这几天真不知道该怎么爬楼。”
几人推辞不过,只能收下。离开宿舍楼下时,赵天宇突然跟上来:“林辰,上次你说的桔梗甘草粥,我给奶奶煮了,她喝了三天,咳嗽真的轻了 —— 我妈说,比医院开的止咳药还管用。”
林辰笑了笑:“管用就好,奶奶要是还有点咳,可以加两颗川贝,磨成粉撒在粥里,效果更好。”
赵天宇点点头,把小本子又翻了一页,记上 “川贝 + 桔梗甘草粥”,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知道了,谢了。” 这次说完,他没马上走,反而指了指林辰包里的书:“你包里装的是《脾胃论》?我在图书馆见过这本,里面是不是有关于‘食养’的记载?”
“对,里面说‘粥养脾胃最宜’,” 林辰把书拿出来翻了两页,“上次帮刘阿姨调理脾胃,就是照着书里的说法,让她多喝山药粥。”
赵天宇凑过来扫了眼书页,又飞快地记了笔,才抱着篮球往操场走:“我下次也去图书馆借本看看。”
“你看赵天宇,” 胖子啃着苹果,笑着说,“现在居然主动要借中医书,之前还说中医是‘伪科学’呢,这转变也太快了!”
苏晓冉把苹果擦干净递给林辰:“是被实实在在的效果打动了,毕竟王阿姨的膝盖、他奶奶的咳嗽,都是靠中医好的,他想不信都难。”
林辰抱着书,往张教授的办公室走 —— 昨天约好今天要聊《脾胃论》,顺便把王阿姨的病例跟教授说说。
走到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张教授的声音:“进来。” 推开门,就看到张教授手里捧着本封面发黑的线装书,书页边缘都卷了边,上面还沾着点旧墨渍。
“来得正好,” 张教授指了指桌前的椅子,把书推过来,“这是本残缺的《千金翼方》,里面有段‘膝痛者,当补肝肾、通筋脉’的记载,正好跟你今天调理王阿姨的情况对上。你说说,为什么选牛膝、杜仲、桑寄生这三味药?”
林辰凑过去看,书页上的字迹虽然模糊,但 “牛膝通膝脉,杜仲补膝骨” 这行字很清晰。他想起早上给王阿姨按穴位的场景,开口道:“王阿姨不仅膝盖疼,还总说腰也酸,说明肝肾都虚 —— 牛膝能通筋脉,解决膝痛的‘标’;杜仲和桑寄生能补肝肾,解决‘本’,标本兼治,才不会反复。而且这三味药都温和,王阿姨年纪大了,吃了也不会伤脾胃,正好符合《千金方》里‘老人用药宜温’的说法。”
张教授眼里闪过赞许,点了点头:“你能想到‘标本兼治’,还考虑到患者的年纪,比很多只懂开药的大夫还周全。这本《千金翼方》你先拿去,里面还有关于‘筋骨养护’的记载,下次可以跟王阿姨说说,让她平时多吃点黑豆、芝麻,补补肝肾。”
林辰接过书,心里满是感激:“谢谢张教授,我一定好好看。”
离开办公室时,正午的阳光正好,洒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暖融融的。林辰抱着《千金翼方》和《脾胃论》,往宿舍走 —— 他想把今天的经历记在笔记本上,也想跟王阿姨说说黑豆护膝的事。
刚走到宿舍楼下,就看到王阿姨正帮学生搬行李箱,右腿迈得很利索,再也没有之前的瘸拐。看到林辰,她笑着挥手:“小林,快来!我煮了杜仲水,你尝尝,甜甜的,可好喝了!”
林辰走过去,接过杯子喝了一口,杜仲的清香在嘴里散开。赵天宇也在旁边,手里拿着本《中医基础理论》,看到林辰,主动递过来:“这书里有关于肝肾的章节,我没看懂,你能给我讲讲吗?”
林辰接过书,笑着点头:“好啊,咱们找个地方,慢慢说。”
阳光落在两人身上,王阿姨的笑声、学生的说话声混在一起,满是烟火气。林辰掏出笔记本,写下:“膝痛者,以牛膝通脉、杜仲寄生补肝肾;医道不仅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把养护放进日常。”
写完,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玉佩带着淡淡的暖意。他突然明白,中医的传承,从来不是孤立的药方,而是藏在每一次对人的关怀里 —— 是王阿姨舒展的笑容,是赵天宇认真的眼神,是张教授递来的旧医书,这些带着温度的瞬间,才让医道有了真正的生命力,也让这份传承,能一直走下去。
喜欢太极医道传承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太极医道传承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