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晨曦将社区石板路染成蜜糖色时,林辰已背着帆布包立在宿舍楼下。侧袋里的素布包鼓鼓囊囊,隔着布料都能嗅到炒酸枣仁特有的焦香。苏晓冉昨夜精心准备的安神药材就裹在里头 —— 酸枣仁被文火烘得泛着琥珀色,指尖轻捻便簌簌作响;远志切成蝉翼般的薄片,在温水中舒展蜷曲的经络。布包外贴着张薄荷绿便签,娟秀字迹旁还画了个俏皮的小药罐:《本草经集注》载 酸枣仁疗不得眠 ,药店师傅说炒制后安神更甚。远志需泡发煮出药韵,我添了两颗茯苓,与酸枣仁配伍可宁心定悸。另备三颗红枣,煮时投下能中和苦涩。
辰儿!等我两分钟! 胖子粗重的喘息声混着楼道里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怀里紧紧抱着个印着卡通小熊的保温桶,金属扣随着跑动发出清脆的 声。他掀开桶盖的瞬间,氤氲热气裹挟着清甜莲子香扑面而来 —— 瓷碗里盛着的羹汤泛着温润的奶白色,几粒饱满的莲子漂浮在琥珀色冰糖水里,我妈天不亮就守在灶台前熬的,说莲子清心火最灵验。李爷爷这几晚睡不好,喝这个正合适。对了,苏同学带着她那宝贝砂锅来了没?
在这儿呢! 苏晓冉踏着细碎的脚步声拐进堂屋,浅青色砂锅在她臂弯里稳稳卧着,锅耳缠绕的米白棉线吸走了滚烫热气。她鬓角沾着几粒细碎酸枣仁碎屑,指尖还残留着药材特有的微涩气息:这砂锅是姥姥传给我的老物件,专煮安神药最是趁手。昨天按着《雷公炮炙论》的法子,把酸枣仁细细研成了粉 —— 您瞧,这枣仁外头裹着层硬壳,非得磨碎了,里头宁心安神的妙处才能全使出来。
暮色渐浓,三人沿着街道向公交站缓缓而行。微风裹挟着早点铺飘来的豆浆香,如轻柔的丝绸般拂过脸颊。苏晓冉小心翼翼地将砂锅抱在怀中,一边走一边向林辰说起社区阿姨发来的微信:李爷爷这失眠症已经折磨他快一个月了。漫漫长夜,他在床上辗转反侧,从暮色沉沉到晨光熹微,只能靠收音机里的声响聊以慰藉。白天时,困意如影随形,即便坐着也能打盹,可一躺到床上,困意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上次去买早点,精神恍惚间,差点拿错了别人的袋子。这些日子,他吃了不少安眠药,却始终不见好转,眼下双眼早已布满血丝,憔悴不堪。
林辰将手探入布包,轻触酸枣仁表面的纹理,旋即引经据典,神情自若地分析道:《黄帝内经?素问》有云 人卧血归于肝 ,李爷爷此症乃肝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酸枣仁甘酸质润,功善补养肝血、宁心安神;远志辛散苦泄,可通利心窍。配合神门、三阴交二穴行针通络,辅以祝由之术,多管齐下,自能调和阴阳,安养心神。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咽了口唾沫:“要不要带点热乎水?上次马奶奶手麻,先喝了点温水暖身子,说舒服。对了,这莲子羹我能先尝一口不?闻着太香了。”
苏晓冉轻叩对方欲伸的手,旋即举起保温杯示意:此为现制桂圆饮,已去核处理,甜度适中。若李老觉得枣仁汤口感寡淡,可用其调和。还请暂按捺馋意,待长者品用后再作处置。
胖子赶紧缩回手,嘿嘿笑:“知道了知道了,我就是问问。”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就两个晨练的老人在慢悠悠打太极。胖子找了个干净的石墩子让苏晓冉坐:“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上次去马奶奶家,你手冻得发红,这次戴手套了吧?”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浅粉色的棉手套:“戴了,给你也带了双。你晨跑总说手凉,这个加了绒,比你上次戴的厚。”
胖子接过手套,耳朵有点红,赶紧套在手上:“谢了啊,这手套摸着真软,比我妈在菜市场买的舒服多了。”
公交来的时候,车厢里很空。苏晓冉小心把砂锅放在靠窗的座位上,林辰则把装药材的布包揣在腿上,怕被人挤皱。车开起来,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李爷爷家的路线,还标了个收音机的符号:“阿姨说李爷爷家在社区南边,门口有棵老椿树,树干上还挂着个旧鸟笼,一眼就能看见。”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枣仁水的煮法:“水开后放酸枣仁、远志、茯苓,煮二十分钟,最后放三颗红枣煮五分钟。” 他忍不住笑:“你连红枣煮多久都记着,我都快忘了要加红枣。”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李爷爷失眠得难受,别再让他喝着不舒服。”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站牌下等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你们可来了!李爷爷一早就坐在椿树下的小马扎上等,说怕你们找不着。我给带了碗小米粥,熬得稀稀的,他现在没胃口,正好能喝小半碗。”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看见李奶奶在院子里晒酱菜,竹筛子摆了一院子,透着股咸香。她老远就挥着手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酱黄瓜啊!刚腌好的,脆得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