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您别揉眼!我们来了!” 林辰赶紧跑过去,扶住她的胳膊,“慢慢说,不着急。”
赵奶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麻烦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来。我这眼睛,真是熬人,早上起来得用温水敷半天才能睁开,看报纸上的字,得把放大镜贴在纸上才行。上次给重孙女缝荷包,穿针穿了十几次,线总从针眼里滑出去,最后只能让邻居帮忙。”
屋里比外面暖和,靠墙放着个旧木柜,柜上摆着个空眼药水瓶,旁边放着个搪瓷杯,杯里剩了点凉白开。木柜上还摆着个针线笸箩,里面放着没缝完的荷包,线团滚在一边。赵奶奶把他们让到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小凳子上,还把放大镜放在桌上:“快坐,我给你们倒点热水,就是我这眼睛看不清,可能倒洒了,你们别介意。”
苏晓冉赶紧递过蜂蜜水:“奶奶您别忙,我们自己来。您眼干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眼睛发疼’,见了风就想闭眼?”
赵奶奶点点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医生说我是‘干眼症’,让我滴眼药水,滴了快俩月,也没见好。有时候出门买菜,风一吹眼睛就疼,得拿手挡着才行,现在连门口的广场舞都少去了。”
林辰让赵奶奶抬起头,轻轻扒开她的下眼睑看了看,结膜有点红,没什么眼泪。他又搭了搭赵奶奶的手腕,脉搏又细又弱,像没力气的弦:“赵奶奶,您这是肝肾阴虚,眼睛没了精血滋养,” 他声音放得很柔,“中医里说‘精能生血,血能养目’,肝肾阴虚了,精血不够,眼睛就干、就疼。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润润眼,一会儿再煮杞菊水喝,喝了能帮着补肝肾。”
“小伙子,这穴位真能润眼?” 赵奶奶有点疑惑,毕竟滴了那么多眼药水都没好,眼里带着点不确定。
“您放心,” 林辰笑了,语气很笃定,“《针灸大成》里说睛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能‘主目赤肿痛,憎寒头痛,目眩,内眦赤痛’,太冲穴能‘清肝明目,平肝息风’,俩穴配着按,不少老人按了都说眼睛舒服了。我爷爷以前在村里给老人看眼疾,也常按这两个穴,管用得很。”
林辰先找赵奶奶眼周的睛明穴 —— 在内眼角上方,他用食指轻轻按揉,力道放得极轻:“奶奶,有点酸胀您忍一下,按几分钟就会觉得眼睛润润的。”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睛明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能明目退翳;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能清肝泻火。”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按穴位,被林辰拦住:“你别瞎按,眼周皮肤薄,按重了会疼。你去把奶奶桌上的空眼药水瓶收拾了,一会儿煮杞菊水。”
胖子点点头,赶紧收拾桌子,还特意把蜂蜜水端到赵奶奶手边,怕她看不清碰倒:“奶奶您喝口水,按完穴位就舒服了。”
林辰按完睛明穴,又按了赵奶奶脚上的太冲穴。按了大概十五分钟,赵奶奶慢慢眨了眨眼,眼睛亮了点:“不…… 不那么干了,也不疼了,好像有眼泪了,刚才眼睛里像有沙子似的,现在舒服多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眼干涩的咒语:“肝肾足,精血盈,目得润,视物明。”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赵奶奶的睛明穴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赵奶奶的眼周,慢慢往太阳穴走。赵奶奶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软下来:“暖…… 从眼睛暖到太阳穴,像敷了热毛巾似的,不干了,也不疼了,看东西都清楚点了。”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他帮赵奶奶把桌上的报纸挪了挪:“您先歇会儿,我去煮杞菊水,喝完能更补肝肾,以后看报纸就不用戴两副眼镜了。”
苏晓冉已经把砂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枸杞和装菊花的纱布包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淡淡的枸杞香混着菊花的清甜味,飘得满屋子都是。煮到第十五分钟时,苏晓冉把蜜枣放进去,没一会儿,甜香就盖过了药味,闻着很清爽。
“这味儿闻着就舒服,” 赵奶奶吸了吸鼻子,“我年轻时在供销社上班,有个老中医也给人开过枸杞菊花,说能明目,那时候忙得连喝水的空都没有,没顾上试。现在老了,倒要靠这东西救急了。”
苏晓冉坐在赵奶奶身边,笑着说:“奶奶,孙思邈在《千金方》里就记载过,用枸杞配菊花煮水,治过不少眼干涩的人,说‘枸杞补精,菊花明目,二者相配,肝肾同补’。咱们这水虽然简单,却是按老方子来的,您放心喝。”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李奶奶拎着个布袋子走进来,里面装着干菊花,白花花的:“刚晒好的干菊花,给你们和赵奶奶带点。赵奶奶,你眼睛好点没?刚才看见你没揉眼睛,比昨天好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