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晨光裹着点刚回暖的风,轻轻扫过社区的老槐树。林辰背着帆布包站在宿舍楼下时,拉链口还露着半截老医书的纸页 —— 昨晚他翻到后半夜,特意把 “牛膝强筋骨、通经络” 的段落折了角,旁边还记着张教授补充的话:“老人腿抽筋多是筋脉失养,牛膝配白芍最稳,再辅穴位按揉,效果更显。”
“辰儿!等我两分钟!” 胖子的声音从楼道里撞出来,他怀里抱着个藤编篮子,里面躺着几样东西:裹着油纸的芝麻糖、温乎的玉米饼,还有个装着热水的保温杯,“我妈说吴奶奶腿抽筋肯定不敢多走路,吃点甜的能松快松快,玉米饼是今早刚烙的,软和,她牙口不好也能吃。”
话音刚落,苏晓冉就拎着个浅棕色布包跑过来,布包里装着一小袋牛膝和白芍,袋口系着个浅粉色的蝴蝶结:“昨晚去药店挑的,药师说这是河南产的牛膝,根条粗,药效足,我还提前切成了薄片,煮的时候能更快出味。白芍是按老医书里的量配的,能中和牛膝的涩味,喝着不苦。” 她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个小瓷勺,“我还带了点冰糖,万一吴奶奶觉得水味淡,能加一勺。”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里带着些刚抽芽的草香。苏晓冉把布包抱在怀里,跟林辰聊起社区阿姨的微信:“阿姨说吴奶奶这腿抽筋快俩月了,尤其到夜里,常常抽得醒过来,抱着腿揉半天才能缓过来。上次想给孙子缝双鞋垫,刚坐半小时,腿就抽得站不起来,还是邻居扶她回的屋。”
林辰点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摸着帆布包里的老医书:“昨晚我特意查了,书里写‘老人筋脉拘挛,多因肝肾不足、筋脉失养所致。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白芍养血柔筋,二味同煮,再按阳陵泉、承山二穴,配合祝由术通筋脉,可解拘挛之苦’。”
胖子在旁边插了句嘴,手里还把玩着篮子里的芝麻糖:“要不要把保温杯揣怀里?上次马爷爷喝陈皮水,就说温乎的喝着舒服,别等会儿牛膝水冷了,吴奶奶喝着闹肚子。”
“早想到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里面是提前温好的白开水,“一会儿煮完牛膝水,先倒在保温杯里温着,喝的时候温度正好。”
公交站台上没多少人,胖子找了个干净的长椅,用袖子擦了擦灰,让苏晓冉坐:“你抱着布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就行。上次去社区,你走一路胳膊都没放下来过,这次可别这么逞强。”
苏晓冉笑了,从布包里掏出双浅灰色的棉袜:“我穿了两双袜子,不冷。这个给你,你上次说脚底板凉,这个袜底加了绒,踩着暖和。”
胖子接过袜子,耳朵有点红,赶紧塞进裤兜里:“谢了啊,回去我就换上。”
公交来得比预想中快,上车后,胖子赶紧占了个靠窗的位置,把藤编篮子放在腿上,生怕里面的玉米饼凉了。苏晓冉坐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把装牛膝的布包放在膝盖上,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吴奶奶家的路线图,还标着 “门口有棵老石榴树,树皮上缠着红绳”。
“阿姨说吴奶奶家在社区南边,最里面那栋楼,” 苏晓冉指着本子上的画,“她说石榴树是吴奶奶年轻时种的,现在还能结果子呢。”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牛膝水的煮法:“水开后放牛膝、白芍,煮十五分钟,煮到水变浅棕,再放冰糖搅化。” 他忍不住笑:“你记得比我还细,我都快忘了冰糖要放几颗。”
苏晓冉的耳尖微微泛红,赶紧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吴奶奶本来就遭罪,别再让她喝着不舒服。”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站牌下等了,手里还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些软面条:“你们可算来了!吴奶奶一早就坐在石榴树下等,说怕你们找不着路。我给她带了点软面条,一会儿煮着吃,好消化。”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能看见李奶奶在院子里翻晒萝卜干,她老远就挥着手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点萝卜干啊!刚腌好的,脆得很,就着面条吃正好!”
吴奶奶家果然在社区最南边,门口的老石榴树树干粗壮,树皮上缠着几根红绳,树底下还放着个小马扎。吴奶奶正坐在马扎上,穿件深绿色的棉袄,手里攥着个暖手宝,腿上盖着块厚布。听见脚步声,她想站起来,刚一伸腿,突然 “哎哟” 一声,赶紧扶住树,皱着眉揉着小腿:“又抽了…… 这腿真是不争气。”
“奶奶您别动!” 林辰赶紧跑过去,轻轻扶住她的胳膊,“慢慢坐下,别着急。”
吴奶奶慢慢坐回马扎上,喘了口气,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麻烦你们了,这么远跑过来。我这腿,夜里抽得最厉害,有时候刚睡着,就被抽醒,抱着腿揉半个钟头才能缓过来,第二天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进了屋,屋里比外面暖和些,靠墙放着个旧衣柜,上面摆着个相框,里面是吴奶奶和孙子的合照。桌子上放着个针线笸箩,里面有半双没缝完的鞋垫,线还缠在针上。吴奶奶把他们让到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小凳子上,还想给他们倒热水,被苏晓冉拦住了:“奶奶您坐着歇着,我们自己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