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太阳刚爬过社区的老屋顶,林辰就背着帆布包站在了宿舍楼下。包里除了常带的老医书和穴位图,还多了个陶罐 —— 里面装着苏晓冉昨天挑好的老陈皮,皮色深褐,闻着有股陈香。她特意贴了张便签:“药店师傅说三年以上的老陈皮理气最好,我掰成了小块,煮的时候更容易出味,还加了两颗甘草,能压点涩味。”
“辰儿!等等我!” 胖子的大嗓门从楼道里传出来,他怀里抱着个竹篮,里面是软乎乎的山药糕,蒸得透透的,还冒着热气,“我妈说山药能健脾,马爷爷胃胀吃不下饭,吃点这个正好垫肚子。苏同学呢?她那煮陈皮的搪瓷锅带来没?”
“来了!” 苏晓冉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手里拎着个白底蓝花的搪瓷锅,锅耳缠着布,怕烫手,“这锅是我姥姥以前煮茶用的,保温好。昨天我把陈皮提前泡了,省得今天煮太久,马爷爷等着急。”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里带着点刚抽芽的柳丝味,软乎乎的。苏晓冉把搪瓷锅抱在怀里,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阿姨说马爷爷胃胀快半个月了,吃两口饭就觉得堵得慌,夜里还老打嗝,觉都睡不好。去医院开了助消化的药,吃了也不管用,人都瘦了一圈。”
林辰摸了摸帆布包里的陶罐,指尖碰到陈皮块,糙糙的。他想起昨晚翻的老医书:“书里写‘老人胃胀多是气滞不舒,陈皮能理气健脾,再按中脘、足三里,配合祝由术通胃气,应该能缓解’。”
胖子在旁边插嘴:“要不要带点温水?上次周奶奶喝当归水,就说先喝点温水润润胃好。”
“带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里面是温好的麦芽水,“麦芽也能助消化,马爷爷要是觉得陈皮水淡,能兑点。”
公交站台上人不多,胖子找了个干净的石墩子让苏晓冉坐:“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上次去社区,你胳膊都酸了,这次可别逞强。”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薄棉袜:“我穿了两双袜子,不冷。给你也带了双,你脚爱出汗,这个吸汗。”
胖子接过袜子,耳朵有点红,赶紧塞进兜里:“谢了啊,回去我就穿。”
公交来的时候,正好有个靠窗的空位。苏晓冉小心地把搪瓷锅放在座位旁边,林辰则把陶罐揣在腿上,怕被人挤坏。车开起来,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马爷爷家的位置:“阿姨说马爷爷家在社区北边那栋楼,一楼,门口摆着两坛腌菜,老远就能看见。”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陈皮水的煮法:“水开后放陈皮和甘草,煮十分钟,煮到水变浅黄就行。” 他忍不住笑:“你记得比我还细,我都快忘了甘草要放几颗。”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马爷爷本来就吃不下饭,别再让他喝着不舒服。”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等了,手里还拎着个布袋子:“你们可来了!马爷爷一早就坐在门口的腌菜坛旁边等,说怕你们找不到。我给她带了点小米粥,熬得稀稀的,他能喝点。”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能看到李奶奶在院子里晒被子,她老远就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萝卜干啊!刚腌好的,脆得很!”
马爷爷家果然在社区北边,门口摆着两坛腌菜,坛口盖着青石板,旁边还放着个小马扎。马爷爷坐在小马扎上,穿件深蓝色的棉袄,腰有点弯,手里攥着个热水袋,看见他们来,想站起来,却因为起身太急,胃里 “嗝” 了一声,皱着眉按住肚子。
“爷爷您慢着点!” 林辰赶紧跑过去,扶住他的胳膊,“别着急,我们自己进去就行。”
马爷爷笑了,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麻烦你们了,这么远跑过来。我这胃,真是熬人,昨天喝了小半碗粥,堵到半夜,打嗝打得嗓子都疼。”
屋里比外面暖和,靠墙放着个旧饭桌,桌上摆着个空碗,旁边还有个药瓶,里面剩了几颗白色的药片。马爷爷把他们让到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小凳子上:“快坐,我这屋小,别嫌弃。我给你们倒点热水。”
苏晓冉赶紧递过麦芽水:“爷爷您别忙,我们自己来。您胃胀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胸口发闷’?”
马爷爷点点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上次我孙子来看我,给我买了个揉腹仪,用着也不管用,还是堵。医生说我是‘慢性胃炎’,开了药吃了也没多大用,现在看见饭都有点怕。”
林辰让马爷爷坐在椅子上,伸出手,轻轻按在他的肚子上。按到上腹部时,马爷爷 “嘶” 了一声,往后缩了缩:“就是这儿,堵得慌,按下去还疼。”
林辰心里有了数 —— 是气滞胃胀,跟老医书里写的一样。他说:“爷爷,您这是胃气不通,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缓解点堵,一会儿再煮陈皮水喝,喝了能让胃气顺过来。”
马爷爷点点头,慢慢靠在椅背上:“麻烦你了小伙子,我这老毛病,也不想折腾了,能好好吃碗饭就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