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知澜创伤膏”在生产线上封装完成,整齐地码放在纸箱里,散发着淡淡的、混合了草药与一丝极难察觉的清凉气息。这些墨绿色铁皮小罐,承载着许知意和傅叶澜全部的心血与期望。
关于这批产品的首批去向,傅叶澜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建议:“知意,我想把第一批货,免费赠送给我的老部队,供他们的军医院试用。”
许知意闻言,眼睛一亮。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策略。
部队,尤其是基层连队,训练伤、磕碰伤是家常便饭,对于创伤药的需求量大且要求高。那里是检验药效最严格、也最公平的试金石。更重要的是,傅叶澜在部队中人脉深厚,由他牵线,不仅能确保药品送达,还能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反馈。这比他们自己漫无目的地在市场上推销,要高效和可靠得多。
“好!”许知意毫不犹豫地点头,“就当是咱们回报部队对你多年的培养,也希望这药,真能帮到那些最可爱的人。”
傅叶澜动作很快,他亲自挑选了几十箱创伤膏,通过可靠的渠道,送往了他曾经服役的部队军区医院,并附上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说明了这是他与爱人共同创业研发的新产品,希望能为战友们的健康尽一份绵薄之力,恳请医院试用后提供宝贵意见。
药品送达后的一个多月,似乎并无特别的消息传回。许知意表面沉静,内心却不免有些忐忑,反复检查着生产记录,确认灵泉水的比例是否拿捏得恰到好处。
然而,就在一个寻常的午后,傅叶澜接到了来自老部队军医院院长的直接电话。电话那头,院长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惊奇:
“叶澜!你送来的那个创伤膏,神了!真是神了!”
原来,医院在收到药品后,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先在少量轻伤员身上进行了试用。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通常需要三五天才能初步结痂的浅表创伤,涂抹了“知澜创伤膏”后,不到四十八小时,伤口就开始明显收敛、干燥,疼痛感大幅减轻,炎症反应微乎其微。对于一些训练中造成的深层软组织挫伤和撕裂伤,其消炎消肿、促进愈合的速度也远超医院常规使用的任何同类产品。
“我们医院的药理科甚至还特意拿去做了成分分析,”院长的语气带着困惑与赞叹,“奇怪的是,从常规化学成分检测来看,它和市面上一些效果不错的创伤膏基础成分并无太大区别,无非是些三七、白芨、冰片之类的药材。但就是效果天差地别!好像……好像里面多了某种极具活性的‘催化剂’一样,极大地激发了药材本身的药效,并且赋予了它超强的组织修复能力。”
这种“查无此物,却又效果卓着”的情况,让军医们在震惊之余,也对“知澜药厂”刮目相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家新兴的药厂,必然掌握着某种独特的、或许是源于古老秘方的炮制工艺或配伍诀窍。
效果是硬道理。
在确认了“知澜创伤膏”卓越的疗效和稳定的品质后,部队医院迅速做出了决定。他们再次联系傅叶澜,这一次,是希望以军方采购的形式,正式与“知澜药厂”签订供货合同。
谈判过程异常顺利。傅叶澜代表药厂,给出了一个极其实惠的价格。他深知,与部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战略意义远大于初期的利润。这份合同,不仅是药厂的第一笔大额订单,更是一块沉甸甸的、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
当盖着部队后勤部鲜红大印的合同书摆在许知意面前时,她拿着那张薄薄的纸,手微微有些颤抖。这不仅意味着他们的产品得到了最严格认可的证明,更意味着“知澜药厂”从此有了最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资金来源,创业初期最艰难的阶段,终于迈过去了!
“我们……成功了?”她抬头望着傅叶澜,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光芒。
傅叶澜重重地点头,一向沉稳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自豪的笑容:“成功了!知澜药厂,一炮而红!”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许知意和全厂职工的士气。许知意没有沉浸在初期的成功中,她深知,一个药厂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多元化的产品线。
她趁热打铁,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家庭常备药领域。凭借着空间药房的古老智慧和灵泉水的神奇功效,她带领着初步组建起来的小研发团队,开始攻克新的课题。
很快,“知澜止血散”问世了。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外伤出血,撒上药粉,能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保护膜,促进血小板聚集,止血效果立竿见影,且不易感染。
紧接着,“知澜退烧灵”也推出了市场。
无论是感冒风寒引起的高热,还是其他炎症导致的发热,这款加入了微量灵泉水的退烧药,都能起到快速、平稳降温的效果,并且能有效缓解伴随发热带来的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口感也经过改良,略带甘甜,更容易被儿童接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