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海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微兴的湖面。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团考察!推荐参加全国展销会!这对于任何一个民营企业,尤其是刚刚经历生死劫难的“万家香”而言,无疑是通往康庄大道的金光门票,是梦寐以求的认可与机遇。
厂里闻讯后,刚刚平复不久的欢腾气氛再次被点燃,甚至比之前更加热烈。工人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万家香”的产品摆放在首都的展台上,供全国人民品鉴的场景。张芸和孙工程师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整理资料,优化流程,打扫卫生,誓要以最好的面貌迎接这次至关重要的考察。
然而,在这片普天同庆般的喜悦氛围中心,那个小小的家门之内,却弥漫着一种与外界的狂热格格不入的凝重。
林卫东虽然苏醒,但身体依旧极度虚弱,连独立坐起都颇为困难,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靠着李秀兰细心喂食一些流质食物。他的眼神不再是之前的浑浊或疲惫,而是沉淀下一种深不见底的沉静,只是在那沉静之下,隐藏着一丝难以化开的忧虑。
李秀兰将外界的情况轻声告诉他,包括省专家团即将到来的消息。她看到,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林卫东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紧了一下,抓着被角的手指微微收紧。
“……卫东,这是好事啊,”李秀兰试图宽慰他,轻轻握住他冰凉的手,“有了省里的推荐,我们就能走得更远,厂子也能发展得更好。”
林卫东缓缓摇了摇头,目光投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那即将到来的、象征着荣誉与机遇的喧嚣。他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清醒:
“……秀兰……树大招风……”
“……‘味道’……太鲜明……太独特……就像……黑夜里的……火把……”
“……会吸引来……不只是……飞蛾……”
他没有再提“饕餮”二字,但那未尽之语中的警示,却比任何明确的词汇都更让李秀兰感到不安。他似乎在用自己在那场超越维度之战中获得的某种“直觉”,预见到了潜藏在巨大机遇之下的、更加复杂难测的风险。
那不是吴老板之流可以比拟的商业竞争,而是某种……更本质的,对“独特存在”的觊觎和吞噬。
两天后,由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带队,数名资深食品专家、行业领导组成的考察团,在市区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万家香”食品厂。
厂区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工人们穿着统一浆洗的工作服,精神抖擞。孙工程师亲自担任讲解,张芸负责接待和资料展示。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规范得体,赢得了考察团成员的频频点头。
考察的重点,自然落在了那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并引发了后续一系列风波的新配方辣酱上。
在窗明几净的品鉴室里,一瓶瓶贴着“新工艺·新口感”标签的辣酱被打开,那股融合了二荆条醇厚与小山椒锐利果香、辅以醪糟汁点睛的复合型浓郁香气,瞬间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省城专家,在品尝过后,也忍不住露出惊艳的神色。
“嗯!这个味道……层次感非常丰富!香、辣、麻、鲜、回甘,融合得恰到好处,而且很有记忆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赞不绝口。
“口感醇厚,辣而不燥,回味悠长,确实是难得的佳品。”另一位专家也表示肯定。
“没想到,在滨城这样的小地方,能做出如此有特色的产品!看来这次的推荐名额,很有希望啊!”带队的副会长笑着对旁边的市领导说道。
一片赞扬声中,唯有考察团中一位相对年轻、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略显冷峻的专家,周明,没有急于表态。他仔细地品尝着辣酱,甚至用小勺刮取瓶壁的酱体仔细观察,又拿起产品成分表,看得异常仔细。
“孙工,”周明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孙工程师,“贵厂的这个新配方,确实很有特色。不过,我有个疑问。根据成分表和我们品尝的口感,这其中的辣度主体和独特香气,似乎并非完全来自传统的二荆条吧?是否添加了其他……未被列出的,或者是一些……特殊的增香增辣物质?”
他的问题看似专业,语气也还算平和,但那“特殊的”几个字,却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质疑意味,仿佛在暗示“万家香”可能使用了某些不合规的添加剂。
现场的气氛微微一滞。
孙工程师心里咯噔一下,但面上依旧保持镇定。他知道,这是关键的技术质询,回答不好,之前的所有好评都可能付诸东流。他按照事先和李秀兰、林卫东商量好的说辞,从容答道:
“周专家目光如炬。确实,我们新配方的核心突破,在于引入了本地试种的一种特色小山椒。这种山椒辣度锐利,且带有独特的果香,与二荆条的醇厚能够形成完美互补。所有原料,包括这种小山椒,都经过严格筛选和检测,绝无任何违规添加。我们的生产工艺和配方比例,都有详细记录可供查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