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电报,于他而言,像是黑暗中擦亮的一根火柴,短暂地照亮了前路——他安插在考察队里的人,正在按照预定计划,悄无声息地收集着那片被官方视为「无关紧要」的矿区的信息。
“侨资工矿建设小组”的第二次会议,气氛明显热烈了许多。经济部那位徐思源专员,对罗云净更是热情有加,不仅会前主动寒暄,会议间隙更是亲自为他斟茶。
“罗组长,滇北那个水电示范项目,听说考察队已经开始勘察?效率真高啊!”徐思源笑容满面,“陈主任对此寄予厚望,委座那边也挂了号的。一旦有了初步成果,侨资注入的渠道,我们经济部一定全力配合,优先保障。”
罗云净微微欠身:“徐专员费心。高海拔地区施工,环境恶劣,运输极其困难,前期投入和工期都可能远超预期。”
“诶,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嘛。”徐思源压低声音,“关键是这个示范效应。既能解决部分兵工厂能源,又能彰显我们开发大后方的决心,给南洋的华侨们看看投资前景。”他话锋一转,状似无意地问道:“听说尊夫人林女士在香江,也在积极为抗战奔走,联络南洋侨界筹措物资?真是贤内助啊!”
罗云净心中警醒,知道这是对方在试探他与南洋渠道的紧密程度。他面色不变,淡然道:“内子只是心系国内,协助父辈做些联络事宜,谈不上奔走。南洋侨胞爱国心切,皆是自发。”
“那是,那是。”徐思源连连点头,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会后,罗云净回到办公室,秘书送来一封公函,是财政部关于“侨资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他仔细翻阅,条款繁琐,监管严格,显然各方都盯着这块即将到来的“肥肉”。
他提起笔,在几个关键条款处做了细微的修改建议,主旨是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为特殊地区的实际操作留下一定的灵活空间。这些修改,既要符合他“技术官僚”的身份,又要便于日后“家里”的资金和行动能嵌入其中。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对规则的深刻理解。
他知道,自己正在编织一张复杂的网,既要利用国民政府的资源和平台,又要确保最终的果实能为组织所获。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喜欢空境镜空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空境镜空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