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宫出来,陆羽并未直接回自己的书房,而是信步走向了控鹤府。
对付武三思这头只会用蛮力的蠢猪,光有动机和目标还不够,必须找到他身上最痒、最痛,又最不容易被陛下察觉的那个罩门。
而关于洛阳城里这些王公贵戚的腌臢事,最清楚的,莫过于日日为女帝批阅奏章、整理情报的上官婉儿。
控鹤府内,一如既往的清雅幽静。
上官婉儿正临窗练字,见到陆羽进来,搁下笔,眉宇间带着几分了然。
“看来,帝师大人是又有难题了?”
“难题谈不上,只是有些好奇。”陆羽也不兜圈子,开门见山,“我方才去东宫探望太子,回来时,在想一件事。如今朝中勋贵,多有经商之举,此风一行,于国朝财税而言,不知是好是坏。我身为帝师,也需为陛下分忧,想了解一二。”
他将自己的目的,包装得冠冕堂皇,一副为国为民的权臣模样。
上官婉儿冰雪聪明,哪里会信他这套说辞。她似笑非笑地看了陆羽一眼,也不点破,只是转身从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中,抽出了几本厚厚的卷宗,轻轻放在桌上。
“帝师大人既有此心,婉儿自当相助。这些,是近一年来,御史台递上来,却被陛下留中不发的弹劾奏本,大多与‘皇商’有关。你若真想为陛下分忧,不妨从这里看起。”
陆羽眼前一亮。
留中不发,意味着陛下知道,但不愿处理。这里面藏着的,正是他需要的秘密。
“多谢婉儿。”
“不必谢我。”上官婉儿重新拿起笔,声音清淡,“你别把天捅出个窟窿,让我和陛下难做,便好。”
陆羽笑了笑,捧着那几本沉甸甸的奏本回了自己书房。
他燃起一炷凝神的檀香,将奏本一一摊开。昏黄的灯光下,一行行朱笔墨字,如同一条条淌着血泪的控诉,将武氏外戚,尤其是梁王武三思的贪婪与霸道,赤裸裸地展现在他眼前。
强占民田、垄断盐铁、逼买逼卖……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而其中,一份来自前朝御史的奏本,引起了陆羽的特别注意。
奏本弹劾的,正是武三思的“四海通”钱庄,强行收购城南一家名为“紫云坊”的染料作坊。
与其他奏本不同的是,这封奏本的末尾,用极小的字,附上了一句注脚:“闻,魏王亦有意此坊之‘霞光紫’秘方,曾三度遣人洽谈,未果。”
魏王,武承嗣!
陆羽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武承嗣与武三思,是武氏家族中最为显赫的两位亲王,也是潜在的太子之位的最有力竞争者。两人明面上兄友弟恭,暗地里却早已是水火不容。
一个染料作坊,竟然能让两位亲王同时看上?
陆羽的兴趣被彻底勾了起来。他继续翻阅,终于在另一份不起眼的工商记录中,找到了关于“霞光紫”的描述。
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紫色染料,色彩艳丽,且经久不褪,据说染出的布匹在阳光下会呈现出流霞般的光泽,深受洛阳贵妇们的追捧。而制作“霞光紫”的秘方,由紫云坊的工匠家族世代相传,从不外泄。
武承嗣想买,走的是正规路子,被拒绝了。
武三思想要,直接连锅端,把整个作坊都给吞了。
这一下,不仅是断了武承嗣的财路,更是当着全洛阳城的面,狠狠扇了他一个耳光!
找到了!
陆羽的眼中,闪过一丝猎人般的精光。
这就是他要找的突破口,一根足以撬动武氏内斗的杠杆。
光有情报还不够,他需要亲眼去验证一下这两兄弟之间的“感情”究竟有多深厚。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三日后,是上巳节,曲江流饮,洛阳城中的王公贵族们,都会聚集在洛水之滨,设宴游乐。
陆羽作为新晋帝师,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洛水之畔,旌旗招展,锦帐连云。
陆羽到场时,宴会已经开始。他一眼就看到了被众人簇拥在中心的武承嗣与武三思。
武承嗣作为魏王,地位更高,身边围着一群文官。他举止雍容,颇有礼贤下士的风范。
而武三思则被一群武将和纨绔子弟簇拥,高谈阔论,唾沫横飞,正炫耀着自己手腕上的一串西域奇珍。
陆羽端着一杯酒,不急着上前,只是远远地观察着。
他的眼中,两人的情感状态清晰可见。
武承嗣头顶:【志得意满(金)】、【伪善(灰)】、【杀意-对武三思(深红)】。
武三思头顶:【得意忘形(红)】、【愚蠢(灰)】、【鄙夷-对武承嗣(紫)】。
好家伙,这哪是兄弟,分明是生死仇敌。那道深红色的杀意,浓烈得几乎要化为实质。
陆羽心中有了底。他施施然地走上前,先是对着魏王武承嗣行了一礼。
“见过魏王殿下。”
“哦?是陆帝师。”武承嗣见到陆羽,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主动为他引荐身边的官员,“来来来,我为你介绍,这位是新任的吏部侍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