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峰为生存和技术焦头烂额之际,那个被系统标记名为“阿杰”的年轻人,再次出现在了山村。这一次,他没有伪装成货郎,而是穿着一身半旧的学生装,直接来到了林峰家。
“林峰同学,冒昧打扰。”阿杰的态度比张云天更加直接,他手中拿着一本崭新的《新青年》杂志,“听闻同学辍学在家,实在可惜。如今新思潮涌动,青年当有报国之志。此书,或可解山中寂寥。”
林峰母亲对这位“有学问”的年轻人颇有好感,招呼他进屋。林峰心中警惕,面上却不动声色地接过杂志翻看了几下。
阿杰看着屋角那些比上次来时更显规整的零件和工具,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压低声音道:“林同学,明人不说暗话。广州方面,对同学极为看重。孙先生致力于振兴中华,亟需各类人才,尤重实学。同学身怀绝技,蛰居山林,于国于己,皆是损失。”
他不再兜圈子,直接抛出了条件:“若同学愿往广州,不仅可进入新建的兵工专门学校深造,享有最优渥的待遇,令堂的安危与医疗,亦由我们全力负责。若暂不愿离开,我们亦可提供资金、设备乃至部分原材料,只求技术共享,共同为革命事业出力。”
条件不可谓不优厚,几乎戳中了林峰眼下所有的痛点——母亲的病、技术的瓶颈、资金的匮乏。
林峰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划过《新青年》封面上醒目的标题。他知道广州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力量,是他曾在县立中学时朦胧向往过的方向。但他更清楚,一旦点头,他和他的技术,将彻底卷入时代的洪流,再无宁日。而且,“技术共享”?说得轻巧,实则是交出主导权。
“阿杰先生,”林峰抬起头,目光平静,“孙先生和诸位的心意,林峰感激。只是家母沉疴难起,实在不宜远行。林峰才疏学浅,所谓‘绝技’,不过是些不成器的野路子,偶得之,尚不成熟,恐贻笑大方,更不敢误了革命大事。还请先生回复孙先生,容林峰再尽几年人子之孝,待母亲身体好转,再图报国。”
依旧是婉拒,但语气比对待张云天时更显诚恳,也留了一丝若有若无的余地。
阿杰凝视着林峰,似乎想从他眼中看出真假。片刻后,他笑了笑,将失望掩饰得很好:“人子孝心,天地可鉴。既如此,我们也不便强求。这本杂志,便留给同学解闷。日后若有所需,或改变主意,可去镇上的‘广济堂’药铺,找一个姓何的掌柜。告辞。”
他没有再多说,放下杂志,便转身离去,干脆利落。
林峰看着他的背影,眉头紧锁。广州方面的耐心,看来也不是无限的。这次是优厚的条件,下一次呢?
压力,如同不断上涨的河水,从技术、经济、外部威胁等多个方向,持续冲击着这个小小的团体。内部的士气,在经过短暂的武器改进成功的鼓舞后,再次因为粮食短缺和外部压力的持续而变得低落。夜晚的营地里,少了往日的交谈,多了沉默和叹息。
林峰知道,他必须做点什么,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僵局,给队伍找到一个宣泄口,也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和空间。
他摊开一张自己绘制的、简陋的周边地形图,目光落在了一个位于两县交界、三不管地带的镇子上——三江口。那里是水陆码头,商贩云集,也同样龙蛇混杂,消息灵通。更重要的是,根据石头之前打探的消息,盘踞在那里收取“保护费”的,是一伙与王连长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民愤极大的地方恶霸武装,大约有二三十人枪,装备一般,但行事嚣张。
“系统,标记三江口镇目标区域。分析其武装力量分布、活动规律及最佳介入方案。”
“任务已建立。开始收集分析过往情报……建议采用精确打击与心理震慑相结合的方式,速战速决,避免暴露主力。”
林峰的指尖,重重地点在了三江口的位置上。他需要一场干净利落的行动,需要缴获,需要让队员们重新找回信心和锐气,也需要向外界——无论是广州、南昌还是王连长——展示,他林峰,并非只能被动挨打。
星火虽微,亦可燎原。而这燎原的第一步,或许就需要主动去点燃。
(第五章 完)
喜欢风起赣南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风起赣南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