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源自“织网探针”的、模拟“摇篮”终焉频率的“叹息”,仿佛一道无形的绝对零度波纹,瞬间贯穿了狂躁的能量风暴,没入海底那道狰狞的幽蓝裂隙。
时间仿佛被拉长、凝固。
主屏幕上,代表能量读数的曲线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扼住了咽喉,那令人心悸的疯狂攀升势头猛地一滞!海底传回的模糊影像中,那些如同失控神经般抽搐、断裂的发光脉络,其剧烈的痉挛幅度开始肉眼可见地减弱,喷射出的毁灭性能量流也变得稀疏、断续。墨黑色的巨大旋涡旋转速度明显放缓,周围被卷起的如山巨浪失去了持续的能量支撑,开始不甘地咆哮着回落,激起更加混乱的波涛,但那股毁灭性的、仿佛要吞噬一切的势头,确实被遏制住了。
舰桥内,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数秒,随即被一阵压抑着的、如释重负的喘息声打破。
“能量读数稳定……不,是在缓慢衰减!”“织网探针”控制官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核心裂隙的能量输出降低了百分之四十!波动模式中的狂躁成分显着减少!”
成功了!这冒险的豪赌,竟然真的起到了效果!那模拟的“终焉频率”,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对一颗失控的心脏进行了精准的电击除颤,强行将其从室颤的边缘拉了回来。
江华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一阵强烈的虚脱感席卷而来,她几乎要从指挥席上滑落,幸亏旁边的医疗官及时扶住,为她注射了一剂稳定心神的药物。她靠在椅背上,大口喘息着,额头上满是冰冷的汗水。脑海中那些混乱痛苦的意识碎片也随着下方能量的平复而逐渐消散,但那种被负面情绪冲刷后的疲惫感,却久久不散。
“干得漂亮,指挥官。”行动队长“山魈”转过身,他那万年不变的冰冷面孔上,似乎也掠过一丝极细微的波动,朝着江华微微颔首。这是来自这位铁血硬汉的最高认可。
然而,危机并未完全解除。
“能量核心结构依旧脆弱,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技术负责人盯着数据分析报告,眉头紧锁,“我们的‘安抚’只是暂时抑制了它的狂暴,就像给一个高烧的病人用了强效退烧药,但病灶未除。它随时可能因为内部压力的再次积累,或者其他未知刺激,而重新失控,甚至……引发更剧烈的反扑。”
“能确定能量爆发的根本原因吗?”江华强撑着精神问道。
“初步分析,指向‘织网者’网络不稳定导致的区域性能量湍流汇集于此。‘归墟’的海底地质结构可能天然就是一个能量汇聚点,如同一个……‘穴位’。网络的‘梦境扰动’在这里形成了危险的‘能量痈疽’。”女科学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刚刚只是引流了脓液,但炎症的根源,还在那片庞大的网络本身。”
这意味着,“归墟”的问题无法在这里根除。它只是一个症状,病根远在人类无法触及的维度。
就在这时,联盟理事会的紧急通讯接了进来。最高层在听取了初步报告后,下达了新的指令:
“‘曙光’特遣队,鉴于你们已初步稳定‘归墟’局势,现命令你们,继续向南航行,沿南海传统海疆线,对周边海域进行详细侦察。‘归墟’的能量异常并非孤立事件,我们需要确认是否存在其他类似的、因网络不稳定而引发的‘能量痈疽’。同时,密切监视任何可能与‘收割者’残余活动相关的迹象。‘巡天者-1号’具备持续作战能力,务必查明潜在威胁!”
命令明确,任务升级。他们不能停留,必须继续前进,深入这片因远古遗产躁动而变得危机四伏的蓝色疆域。
“巡天者-1号”调整姿态,如同一只巨大的金属海鸟,轻盈地掠过逐渐恢复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海面,向着南方更深邃的海域驶去。舰员和行动队员们短暂庆祝后,立刻恢复了最高警戒状态。他们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航行在南海之上,与在西伯利亚荒原或近地轨道的感觉截然不同。舷窗外是无边无际的、在阳光下呈现出翡翠与深蓝交织色彩的广阔海面,偶尔有白色的海鸟掠过,若非仪器上依旧显示着背景能量辐射轻微超标,几乎让人忘记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近乎毁灭的危机。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平静的蓝色面纱之下,隐藏着何等狂暴与未知的力量。
江华没有返回休息舱,她坚持留在舰桥,靠在指挥席上,一边恢复体力,一边密切关注着各项探测数据。她要求技术团队持续监控“织网者”网络的背景波动,尤其是与沈哲明意识印迹可能产生共鸣的频率。她有一种预感,沈哲明融入网络的存在,或许不仅仅是钥匙,也可能是在这网络风暴中,为他们指引方向的、微弱的“灯塔”。
向南航行数小时后,新的异常开始出现。
首先是“织网探针”捕捉到了一些极其微弱、但持续存在的空间褶皱信号。这些信号并非源自海底,而是分布在不同的水深层次,甚至包括空中,如同无形的、不断移动的“疤痕”,标志着空间结构本身因能量扰动而产生的不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