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信息如同一道冰冷的电弧,刺穿了“曙光”特遣队紧锣密鼓的整合训练。“归墟”二字,带着东方神话中吞噬万物的古老寓意,此刻与“摇篮”同源的能量信号联系在一起,足以让联盟理事会最高层瞬间拉响最高警报。
命令简洁而直接:“曙光”特遣队立即出发,前往南海“归墟”区域,调查能量异常源头,评估威胁等级,必要时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控制或遏制。
没有时间进行更多的模拟演练或战术推演。真正的淬火,猝不及防地到来了。
西伯利亚秘密船坞内,原本用于适应性训练的“巡天者-1号”空天舰,在刺耳的警报声中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地勤人员如同忙碌的工蚁,进行着最后的检测和能量灌注。舰体表面那些幽蓝色的能量纹路变得明亮而稳定,散发出一种蓄势待发的低沉吟嗡。
江华坐在轮椅上,位于舰桥后部特设的指挥席位上。她换上了一套特制的、带有生命体征监测和紧急注射装置的深灰色指挥官制服,衬得她脸色愈发苍白,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紧紧盯着前方主屏幕上传回的、关于“归墟”区域的实时数据流和卫星图像。
行动队长“山魈”如同一尊冰冷的钢铁雕像,矗立在舰桥中央战术平台前,用他那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向全体舰员和随行行动队员下达着最后的指令检查。三十名全副“守望者-I型”护甲的特遣队员,如同金属浇筑的塑像,沉默地固定在登陆舱的冲击座椅上,只有护甲关节处细微的液压声和呼吸面罩内循环气流的嘶嘶声,证明着他们是活生生的、高度戒备的战士。
“所有系统,最终检查完毕。能量核心输出稳定,‘织网探针’预热完成。舰长,可以出发。” 年轻的舰长,一位来自前中国太空军、拥有丰富驾驶经验的军官,向江华报告,声音沉稳中透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与紧张。
“出发。”江华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系统,清晰地传遍全舰。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一种低沉而有力的、仿佛源自空间本身的震动。“巡天者-1号”尾部的主推进器喷吐出幽蓝色的等离子流,庞大的舰身轻盈地悬浮起来,如同摆脱了重力的束缚,平稳地滑出巨大的船坞闸门,投入外面西伯利亚荒原冰冷刺骨的夜空。
加速的过程异常平稳,几乎感受不到过载。舰体穿透厚重云层,将下方连绵的雪山和针叶林迅速缩小为地图上的斑块。漆黑的宇宙帷幕在他们上方展开,繁星如同碎钻般镶嵌其上,而脚下,是一颗在黑暗中依旧散发着微弱生命光辉的、伤痕累累的蓝色星球。
“进入预定轨道。转向南海方向。预计抵达时间,四十七分钟。”舰长的报告声在舰桥回荡。
航程中,江华一边忍受着太空微重力环境对脆弱身体带来的额外负担,一边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消化着技术团队刚刚发来的、关于“归墟”区域更详细的分析报告。
“归墟”,在古老传说中是百川归海之处,是无底之渊。现代海洋勘探曾在此处发现过复杂的水下地质结构和异常磁场,但从未探测到如此强烈的能量活动。此次爆发的能量信号,其核心频谱与“摇篮”内部的能量脉络高度同源,几乎可以确定源自“织网者”文明。但其波动模式却截然不同——不再是“摇篮”那种相对稳定、深邃的搏动,而是充满了混乱、狂躁、仿佛失控野兽般的嘶吼与痉挛。
“能量读数持续攀升,已超过‘摇篮’防御系统激活时的峰值!”一名传感器操作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而且……能量辐射范围正在扩散,影响了周边上百海里的海域,引发了大型漩涡和异常风暴!”
主屏幕上切换出气象卫星和海洋监测浮标传来的实时画面。原本蔚蓝平静的南海海域,此刻以“归墟”坐标点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数十公里的、巨大的、墨黑色的漩涡,仿佛海洋被撕开了一道通往地狱的伤口。漩涡周围,狂风卷起数十米高的巨浪,雷暴云团如同厚重的黑色锅盖,压抑在海面之上,内部电蛇乱舞,与下方漩涡中透出的、不祥的幽蓝色光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末日般的景象。
“这不像自然现象,”技术支援团队的负责人,一位戴着厚重眼镜的华裔女科学家,在通讯频道中快速分析,“更像是某种……庞大的能量系统因内部故障或外部刺激,发生了剧烈的‘短路’或‘能量倾泻’!”
“有发现‘收割者’的痕迹吗?”江华问道,这是她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暂时没有侦测到‘收割者’特征能量信号。但无法排除其利用这种混乱作为掩护的可能性。”山魈回答,他的目光如同扫描仪般掠过各项数据,“另一种可能是,这是‘织网者’网络不稳定的直接体现,如同我们之前推测的‘梦境泄漏’。”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意味着极度危险。
“巡天者-1号”如同幽灵般悄然切入地球阴影面,向着那片狂暴的海域高速接近。越是靠近,舰体感受到的能量湍流就越发明显,即使有先进的惯性阻尼系统和能量护盾,舰身也开始出现轻微的、持续的震动。舷窗外,不再是宁静的星空,而是被下方那翻腾的、散发着幽光的墨色海洋和狂暴的雷霆所取代,仿佛闯入了一个不属于现实维度的噩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