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北峠”方向的异常能量脉冲,如同黑夜中短暂闪烁的诡异灯塔,彻底明确了下一步的行动目标。营地内的气氛瞬间从休整转向了临战前的紧张与高效。一支精干的侦察小队迅速组建起来。
考虑到任务的特殊性和潜在的高风险,小队规模被控制在最小限度。队长由经验丰富、伤势已无大碍的小李担任,他在无线电技术和侦察方面是顶尖好手。成员包括对边境地形相对熟悉的一名鄂伦春族战士诺敏,他沉默寡言,却是林海雪原中最好的猎人和向导;以及两名身手矫健、心理素质过硬的老兵,负责安全保障。江华本欲亲自前往,但被一连长和指导员老何坚决劝阻——她作为目前对“彼岸花”事件和后续威胁了解最深入的核心人物,以及即将成立的“曙光”小组预定的负责人,绝不能轻易涉险。她的位置在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和决策。
临行前,江华将那个铝制方盒和晶体碎片小心包裹好,交给小李。“带上它们,如果那个观测站里还有类似功能的设备,或许能产生共鸣,帮助你们定位关键区域。记住,你们的任务是侦察,查明情况,评估威胁,非必要不交火,尤其要警惕任何……无法理解的现象。”
小李郑重地接过物品,点了点头:“明白,华姐。我们会像影子一样进去,再像影子一样回来。”
小队携带了充足的弹药、高热量口粮、滑雪板,以及那部功率较大的野战电台,用于定时与营地联络。在一个天色未明的清晨,他们如同几片融入雪地的落叶,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营地,向着北方更寒冷、更荒僻的边境地带进发。
等待是煎熬的。营地这边,江华几乎寸步不离通讯窝棚,与报务员一起守着电台。一连长则加派了巡逻哨,确保营地在主力侦察小队离开期间的安全。
第一天,电台里传来的是小队顺利抵达预定中途点的简短信号,一切正常。
第二天,信号显示他们已接近“辉北峠”区域,并报告说遭遇了极端恶劣的“白毛风”(强风吹雪),能见度极低,被迫延缓行程。
第三天,信号中断了整整一天。江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各种不祥的猜测在她脑海中翻腾。直到傍晚,微弱的信号才再次出现,小李的声音带着疲惫和一丝压抑的兴奋:“已抵近目标外围。观测站情况……异常。守卫似乎……撤离了?重复,未发现明显日军活动迹象。请求指示。”
守卫撤离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这绝不正常!要么是日军意识到了危险主动放弃,要么……就是那里发生了连日军都无法控制的变故!
江华当机立断:“批准潜入侦察。最高级别警戒,如有任何异常,立即撤离!”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通讯再次陷入沉寂。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漫长。江华、一连长、老何等人围在电台旁,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终于,在午夜时分,电台的指示灯再次闪烁起来,传来了小李急促而带着难以置信语气的声音:
“营地!营地!这里是猎犬一号!我们……我们有重大发现!重复,重大发现!”
“我们已潜入观测站主建筑。内部一片狼藉,有明显的匆忙撤离和部分破坏的痕迹,但不是战斗所致。关键不在于此……我们在主建筑地下,发现了一个……一个被日军试图掩盖的入口!通往山体内部!”
“入口的密封门已经被炸开,我们进去了……里面……里面的东西……无法理解!”
小李的声音因激动和某种惊惧而微微颤抖:“这不是日军建造的!绝不是!结构……材质……完全不同于任何已知的人类建筑!墙壁是一种……光滑得不可思议的银灰色金属,没有任何焊缝或铆钉,像是整体铸造而成!上面刻满了那种奇怪的符号,比我们之前见过的任何一次都要密集、复杂!”
“我们沿着通道向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空间……里面……里面有很多设备的残骸,同样是非金属的材质,破碎不堪,似乎经历了极其久远的岁月和某种巨大的冲击……但是,在空间的最中央,我们找到了这个——”
电台那头传来一阵杂音,似乎是小李在调整设备,或者是在近距离观察某物。
“一块……巨大的金属残片!不,不完全是金属……我无法描述它的材质!它像是某种合金,但颜色是暗沉的青铜色,带着一种……仿佛来自星辰般的细微闪光!它的一部分嵌在岩石里,另一部分裸露在外,边缘极其锋利,断裂面呈现出一种……一种被无法想象的高温瞬间熔断后又急速冷却的形态!”
“它很大,至少有三米长,形状不规则,像是什么巨大结构的一部分……我们带来的那块小晶体碎片,在靠近它的时候,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稳定的微弱光芒!还有那个铝盒里的检测器残件,那个氖泡……它亮起来了!虽然很弱,但确实在发光!这块巨大的残片……它在散发着某种能量信号!虽然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