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告诉江华,抗联之前也曾派过几批侦察员试图靠近那个被称为“鬼子的‘蘑菇基地’”(因其隐蔽性和可能进行的生物研究而得名)的地方,但大多有去无回,少数回来的也只带回一些模糊的信息——基地入口极其隐蔽,可能位于一个废弃的矿洞或天然溶洞内,周围设有雷区、铁丝网和密集的明暗哨,巡逻队都是关东军中最精锐的士兵,而且似乎……还有一些不寻常的防御措施,有侦察员报告在靠近时产生过莫名的眩晕和幻觉。
“幻觉?”江华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词,这与“彼岸花”可能的精神影响特性不谋而合!
“对,幻觉。”李政委肯定道,“所以我们都怀疑,小鬼子在那里面肯定捣鼓着见不得人的脏东西!现在听了你们的话,就更能肯定了!”
共同的敌人和明确的目标,让两支队伍迅速拉近了距离。江华小组带来了关键的情报和技术(沈哲明的医术,陈亮的技术知识),而抗联则提供了他们最需要的——熟悉地形的向导、宝贵的休整机会、以及一支可以协同作战的武装力量。
当天晚上,在地窨子里那盏用松明子点燃的、光线摇曳的油灯下,一个由李政委、江华、沈哲明、陈亮以及抗联的两位队长(一位姓张,一位姓王)组成的临时指挥部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会议决定:
1. 小组全员在营地休整至少五天,恢复体力,沈哲明的伤需要进一步稳定。
2. 抗联派出最精锐的侦察小组,由熟悉伊勒呼里山主峰区域的老猎人带队,对“蘑菇基地”进行新一轮的、更加谨慎的抵近侦察,重点确认江华他们提供的关于通风口、排污口等外围结构信息的可能性,并尽可能摸清巡逻规律。
3. 陈亮与抗联中少量懂些机械和电气的战士一起,尝试利用营地能找到的有限材料,改进那个粗糙的数据感应装置,并制作一些可能用于突破或干扰的简易工具。
4. 沈哲明在养伤的同时,负责培训抗联的卫生员,传授一些基础的战场急救和感染处理知识。
5. 江华和李政委负责统筹全局,并根据侦察反馈的信息,开始制定初步的突击计划。
分工明确,行动迅速展开。抗联营地这个小小的、艰苦的据点,因为江华小组的到来,注入了一股新的、目标明确的活力。希望如同地窨子里那簇微弱但顽强的火苗,在茫茫林海的严寒中,艰难而坚定地燃烧着。他们知道,休整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更艰巨、更危险的任务,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而这座看似平静的营地,也将成为他们冲向最终目标的前进基地。
喜欢锦绣烬:关东寒霜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锦绣烬:关东寒霜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