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连那深山老林之中,也有变化。李之源的神识扫过一处山坳,正巧看到几名猎户围猎一头体型硕大的山猪。他们手中使用的猎弓,弓身之上,竟然普遍以简易的手法附刻了基础的“锋锐”符文,使得箭簇更具穿透力;有的弩箭箭头上,甚至还镶嵌了微小的“爆裂”符文石,虽然威力仅限于炸开一个小伤口,但在关键时刻足以改变战局,提升狩猎效率与猎户自身的安全性。符文知识,显然已经不再完全是修士的专属,开始以某种可控的方式,向下层普及,切实地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
而当他再次抬首,望向那无垠苍穹时,所见景象更是让他心头一跳,几乎以为自己穿梭了世界。
高天之上,除了他这般凭借自身修为,御使法宝或遁光飞行的修士之外,竟然多了许多“不速之客”!
有的形如大鸟,骨架由轻质的木材或某种合金构成,蒙着处理过的、坚韧的兽皮或特制织物,依靠刻画在双翼或机身的小型“御风”、“轻身”阵法,以及内置的小型“冷热驱动机”提供动力,在空中滑翔飞行,虽然速度不快,高度也有限,但确确实实实现了普通人(或低阶修士)的飞天梦想!
有的则造型更加奇特,像是人形骨架背后加装了类似昆虫的透明翅翼,翅翼高频振动,发出嗡鸣,依靠内置的能量核心(可能是简化版元晶或小型冷热机)驱动,实现短距离、低空的高速机动,看起来颇为灵巧。
还有的,则更像是简化版、小型化的“青金力士”道兵,背后有喷管喷出气流,托举着驾驶者离地飞行。虽然技术看起来还比较粗糙,稳定性有待提高,但天空,已然不再是高阶修士才能肆意翱翔的禁区!各种奇思妙想打造的飞行器,如同雨后的蜻蜓,开始点缀这片曾经寂寥的天幕。
最后,他的目光落回了最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上。广袤的农田之间,耕作的景象也大为不同。除了传统的耕牛,许多田地里,老农驱策的不再仅仅是畜力,更有结构巧妙、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新型农具。有的依靠小型“冷热机”提供动力,带动犁铧翻土,效率远超耕牛;有的则设计成多功能的样式,能够同时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等作业;甚至他还看到了类似联合收割机雏形的大家伙,在金色的麦浪中轰鸣前行,所过之处,谷物归仓,秸秆还田……
眼前这一切,蒸汽轰鸣,铁车奔流,符文闪烁,飞天遁地渐成寻常……交织成一幅充满活力、飞速前进的盛世画卷。这与他记忆中那个虽然也算强盛,但终究带着古典农耕文明烙印的玄唐,相差何止千里!
一股强烈的、恍如隔世的感觉,涌上李之源心头。他悬浮在空中,望着脚下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一时间竟有些怔忡。
“我这是……闭关了多久?”他忍不住低声自问,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茫然,“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不对,时间流速感知无误……那便是这变化,实在太快、太猛、太烈了!”
心中的杀伐之气在这惊人的现实冲击下,早已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对未知变化的惊诧,有对技术爆炸的震撼,更有一种……隐隐的、连他自己都尚未完全明晰的期待与激动。
他不再停留,身形加速,化作一道几乎看不见的流光,朝着长安城的方向疾驰而去。他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一切巨变的根源,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他离开的这段岁月里,这片土地上演了怎样的传奇?
悄然无声地,他回到了长安城上空,甚至没有惊动唐王府外围的警戒阵法。他隐去身形,如同一个透明的幽灵,漫步在既熟悉又陌生的街巷之间,仔细地观察着这座帝国心脏的细微变化。
街道更加整洁宽敞,两旁店铺林立,人流如织,百姓面色红润,衣着体面,精神面貌远胜从前。照明方面,以往入夜后主要依靠油灯蜡烛的景象已然改变,许多重要的街道和店铺门口,都悬挂着一种镶嵌了“荧光石”并辅以简易“聚光”、“恒明”阵法的“长明灯”,将夜晚照得亮如白昼。
通讯方面,他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商铺、衙署乃至部分富裕人家的宅邸中,都安装有小型的、似乎是简化版的“传音法阵”基座,远距离即时通讯,似乎不再是朝廷和顶尖修士机构的专属。
而负责城内治安巡逻的卫队,装备更是焕然一新。他们身着轻便而坚固、关键部位镶嵌了“坚固”、“轻身”符文的复合甲胄,手持的劲弩上也闪烁着“精准”、“破甲”的符文微光。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一些重要路口,竟然配备了小型的、由两人操作、依靠元晶或简化冷热机驱动的多管“机关炮”!甚至还有三五成队的、约一人高、动作略显僵硬但力量十足的“青金力士”道兵,以及停靠在特定区域、可供快速机动的低空巡逻飞舟!
这一切的一切,都清晰地告诉李之源,玄唐,已经踏入了一个他未曾想象过的、技术与道法初步融合的新纪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