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章武四年,秋,八月末。
鬼嚎湾桥头堡如同楔入吴军防线的毒牙,虽立稳脚跟,却仍处于三面环敌的险境。
前方,是陆逊精心构筑的、纵深数十里的山地防御体系。
烽燧相连,营寨相望,每一处隘口,每一座山岭,都可能隐藏着致命的杀机。
白毦军帐内,气氛凝重。
粗糙的木桌上铺开着最新的地形图与“风媒曹”紧急送回的情报。
炭笔勾勒出的数个红圈,如同毒疮般分布在通往夷陵的必经之路上。
“将军,吴狗学乖了。”
副将指着地图,面色严肃,“猇亭正面,陆逊主力深沟高垒,避而不战。但这些外围据点,却卡死了所有便捷通道。”
“尤其是这三处:‘鹰嘴岩’哨卡,控扼唯一能过辎重车的山道;‘黑水溪’水寨,锁住一段可通小船的支流;还有这个‘鬼哭岭’营垒,建在半山腰,弩炮射程可覆盖下方大片谷地。
不拔掉它们,大军寸步难行,侧翼亦随时受其威胁。”
陈到目光冰冷地扫过那几个红圈:“陆逊想用这些钉子,把我大军拖死、耗死在这山沟里。可惜,他忘了,我白毦最擅长的,就是拔钉子!”
他猛地抬头:“传令!”
“‘山魈’营主攻鹰嘴岩!‘水鬼’营负责黑水溪!‘破军’营随我,拿下鬼哭岭!”
“记住!要快!要狠!要无声!拔掉就走,不留恋战!明日拂晓前,我要这三处烽燧,全部熄灭!”
“诺!”帐内众校尉轰然领命,眼中燃烧着嗜战的火焰。
---
子时,鹰嘴岩。
此地因一块形似鹰喙的巨岩得名,岩下是一条狭窄的甬道。
吴军在此设立哨卡,垒石为墙,居高临下,确有“一夫当关”之势。
今夜雾浓,月光难以透入,只有哨卡内几点微弱的火光在雾气中摇曳。
岩壁之上,数十条黑影如同壁虎般,借助“攀云索”和岩缝,悄无声息地向上攀爬。他们身着与岩石颜色相近的暗色伪装服,脸上涂着油彩,正是白毦“山魈”营的精锐。
卡墙上的吴军哨兵抱着长矛,缩着脖子,低声抱怨着鬼天气和该死的差事,浑然不觉死神已至颈后。
突然!
数道黑影猛地从墙外翻入!
寒光一闪!哨兵的抱怨声戛然而止,喉咙已被割断,软软倒下。
几乎同时,另外几个方向也有黑影翻入,弩箭微弱的机括声和利刃入肉的闷响接连响起!
墙上的十余名吴军哨兵在短短十几息内便被清除殆尽!
“控制墙头!”
“发信号!”
一支绿色的火箭无声地射入浓雾之中。
山下,早已等待多时的另一队“山魈”营士兵,如同鬼魅般冲出迷雾,迅速通过那已无人防守的甬道,直扑哨卡后方还在睡梦中的吴军营地…
战斗短暂而激烈,更多的是单方面的清理。
不到半个时辰,鹰嘴岩哨卡易主,烽燧台被彻底捣毁。
---
丑时,黑水溪。
这是一条流入长江的湍急溪流,吴军在水流相对平缓处设一水寨,用铁索和木栅封锁河道,并驻有数条走舸。
水面漆黑如墨,只有水声潺潺。
几根芦苇管悄无声息地露出水面,缓缓向水寨漂去。
水下,“水鬼”营的士卒口含芦管,身背油囊和特制的凿斧,如同水獭般潜行。
寨墙上的吴军注意力大多放在江面方向,对这条看似平静的支流并未太过在意。
突然!
水寨底部传来沉闷的凿击声!
“不好!水鬼!”有经验的吴军军官惊觉,刚喊出声!
轰!轰!
几声剧烈的爆炸从水底响起!
不是火药,而是密封油囊被点燃后产生的巨大冲击和水焰!
木制的寨墙和水栅被炸开数个缺口,火光冲天而起,点燃了附近的营帐!
“走水了!敌袭!”
混乱中,那些水下黑影已经攀上受损的寨墙,用淬毒的弩箭和短刀疯狂收割着惊慌失措的吴军生命。
同时,上游悄然滑下数条“渡厄舟”,上面的白毦弩手用精准的射击压制着试图救火和反抗的吴军。
水寨在内外夹击和突如其来的火攻下,迅速陷入瘫痪和崩溃。
---
寅时,鬼哭岭。
此处地势最为险要,吴军营垒依山而建,只有一条“之”字形的陡峭小路通往营门,两侧皆是悬崖。强攻代价极大。
陈到亲率“破军”营精锐,并未走那条小路,而是绕至营垒侧后方的绝壁之下。
“将军,就是这里。‘夜枭’营探得,此处岩壁虽有十丈高,但内有几条裂缝可借力,且是吴军巡逻盲区。”副将低声道。
陈到抬头望了望那在晨曦微光中如同刀削斧劈般的崖壁,冷声道:“‘攀云’索准备。第一队上,清除崖顶哨兵。第二队随后控制制高点。其余人,随我准备正面突击!”
“诺!”
数条带着钢爪的飞索如同毒蛇般悄无声息地射上崖顶,牢牢抓住岩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