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章武四年,秋,八月。
白帝城,长江之畔。
肃杀之气取代了往日的江水涛声。
黑压压的战船几乎覆盖了江面,桅杆如林,旌旗蔽空。
最大的楼船之上,刘备顶盔贯甲,手按长剑,立于“汉”字大纛之下。
身后,诸葛亮羽扇纶巾,目光沉静;关羽(虽未随军,但其旗号仍在)、张飞、赵云、陈到等一众文武肃立。
江风猎猎,吹动无数猩红的汉军旗帜,如同燃烧的火焰。
刘备目光扫过下方甲胄鲜明、刀枪耀日的数万将士,声音如同沉雷,滚过江面,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将士们!三军听令!”
“东吴孙权,背信弃义,袭我荆州,害我将士,此仇不共戴天!”
“今日,朕亲提大军,顺江东下!不为掠地,不为逞强,只为两个字——雪耻!”
“用吴狗的血,祭奠我荆州英灵!”
“用胜利的烽火,告慰天下忠魂!”
“汉军——”
他猛地拔出长剑,直指东方!
“威武!”
“陛下威武!大汉威武!!”
数万人齐声怒吼,声浪如同山崩海啸,震得江水都为之荡漾!
战鼓擂响,号角长鸣,庞大的舰队开始缓缓移动,如同一条苏醒的巨龙,即将扑向它的猎物!
---
然而,真正的杀招,并非这声势浩大的主力舰队。
当主力船队大张旗鼓沿江北岸缓缓东进,吸引吴军斥候所有注意力时。
在下游约百里处,秭归以西一段江流湍急、暗礁密布、被吴军认为“难以大规模渡江”的险要江段——鬼嚎湾,夜色正悄然降临。
江水在这里被两岸陡峭的山崖挤压,变得汹涌而暴躁,撞击着礁石,发出如同鬼怪嚎哭般的呜咽声,故得此名。
对岸,吴军的烽燧在夜色中如同稀疏的星辰,巡逻的火把光芒微弱,显然,他们并不认为蜀军会从这里发起主攻。
黑暗的江面上,悄然浮现出数十条没有任何灯火、通体涂成暗色的奇特舟船。
它们比寻常战船更窄更长,吃水浅,船头包铁,形似蜈蚣,正是工部根据陈到要求,为白毦兵量身打造的突击艨艟——“渡厄舟”。
陈到一身暗色水靠,站在为首的一条渡厄舟上,冰冷的江水气息扑面而来。
他身后,是整整一千名白毦最精锐的“水鬼”和“破阵”锐卒,人人面色冷峻,如同礁石,只有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寒光。
“最后检查装备!‘渡厄舟’机括,‘惊蛰’弩防水,‘攀云’索钩爪!”陈到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压过了江水的呜咽。
一阵轻微的金属碰撞和皮革摩擦声。
“一队准备完毕!”
“二队准备完毕!”
“…”
“将军,”身旁的副将低声道,“‘夜枭’营最后传讯,对岸第三、第四烽燧之间的巡逻队,一刻钟前刚过,下次巡逻间隔约两炷香。水下暗桩已按我们提供的图纸,清理出三条通道,但水流太急,需精准操控。”
陈到抬头望了一眼昏沉的月色和对岸模糊的山影,猛地一挥手:“出发!依计划行事!无声,迅捷!”
“诺!”
数十条渡厄舟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滑入湍急的江心。
船上的白毦士卒奋力划动特制的、包裹了软布的木桨,尽可能不发出声响。
操舟手则根据早已烂熟于心的水文图和对水流的感知,艰难地操控着小船,避开漩涡和暗礁,沿着那三条用生命代价换来的水下通道,向着对岸猛插过去!
江水冰冷刺骨,浪头不时打上船帮,溅起冰冷的水花。
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除了桨橹划破水面的细微声响和粗重的喘息,再无他声。
然而,就在先头几条船即将接近对岸浅滩时!
异变陡生!
上游似乎因前几日降雨,一股未曾预料到的猛烈暗流突然涌来,一条渡厄舟操控不及,猛地撞上一块半隐的礁石!
“咔嚓!” 令人牙酸的木头断裂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刺耳!
“啊!” 落水者的惊呼虽然短暂,却足以惊动岸上!
“有动静!”
“江上有人!”
对岸吴军哨塔上立刻传来惊呼声和凌乱的脚步声!
一支火箭“咻”地射上天空,划破黑暗!
“暴露了!将军!”副将急声道。
“计划不变!强攻!”
陈到眼中寒光一闪,没有丝毫犹豫,厉声喝道,“吹号!发信号!给翼德将军!”
“呜——呜——” 低沉而急促的牛角号声立刻在江面上响起!
与此同时,三支红色的火箭冲天而起!
几乎在信号发出的同时!
下游数里外,原本寂静的江北岸,突然爆发出震天的战鼓和喊杀声!
火把瞬间燃起一片,照亮了半片天空!
张飞那粗豪无比的咆哮声甚至压过了江涛:“吴狗听着!你张爷爷在此!儿郎们,给老子放箭!砸烂他们的破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