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
刘晔急忙出列,声音急促。
“大将军勇则勇矣,然此时出兵汉中,为时尚早!刘备新得关羽生还,蜀中士气正炽!汉中魏延、吴懿皆非庸才,城防坚固,急切难下!若我军顿兵坚城之下,刘备闻讯,岂会坐视?”
“其若弃东吴而回师救援,或与东吴暂时媾和,调转兵锋与我决战于汉中…则我大魏危矣!此乃驱虎吞狼不成,反引火烧身之策!”
“刘侍中此言差矣!”
张合声如洪钟,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目光锐利。
“正因刘备怒火攻心,欲倾国东征复仇,方是我夺取汉中之最佳时机!若待其稳定荆州之变,休养生息,汉中更难图之!
至于回师?哼,关羽重伤,张飞莽撞,蜀中精锐折损于荆州,刘备纵然有心,亦无力两面开战!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当断则断!”
“大王!”
一直沉默旁观的司马懿忽然开口,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缓步上前,指着舆图上那支刺眼的猩红箭头:“关键,在此处。”
他狭长的眼眸微微眯起,闪烁着洞察幽微的光芒。
“陈到,白毦兵…此乃蜀汉骤然亮出的一支奇兵!其战力之强悍,用兵之诡谲,竟能在吕蒙精心布置的绝杀之地,虎口夺食!
此等人物,此等劲旅,此前籍籍无名,一朝出手,便搅动天下风云!刘备得此臂助,又有关羽生还之振奋,其心志…绝不可再以常理度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曹真、张合,最终落在曹丕阴沉不定的脸上。
“此时强攻汉中,风险极大。刘备若行壮士断腕之举,舍荆州而保汉中,以其新得之锐气,陈到之锋锐,魏延、吴懿之坚韧,我军纵能胜,亦必是惨胜!
若久攻不下,反被拖入泥潭…东吴惊魂未定,若见有机可乘,焉知不会反咬一口?届时我大魏三面受敌,危如累卵!”
“那依仲达之见?”
曹丕的声音冰冷,带着压抑的烦躁。
“等。”
司马懿吐出一个字,如同冰冷的石子投入深潭。
“等其变,乱其心,分其势!”
他手指点向舆图上的蜀汉。
“刘备新遭重创,又获意外之喜(,其心绪必在狂怒与狂喜之间剧烈摇摆!
其麾下,关羽重伤需静养,张飞暴烈难制,诸葛亮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亦需时间弥合创伤,整合力量!
此时蜀汉看似士气高昂,实则内里如同绷紧的弓弦,稍加外力,或可使其…自溃!”
他的手指又滑向东吴:“孙权、吕蒙,因关羽逃脱而惊惶失措,沿江布防,如临大敌!
其内部,因未能竟全功,吕蒙病重呕血,猜忌、恐慌、不满暗流涌动!孙权为求自保,必会不择手段!
或加重赋税徭役,强征民夫,怨声载道;或…向我大魏摇尾乞怜,寻求庇护!”
司马懿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如同毒蛇吐信。
“大王何不…双管齐下?一者,遣一能言善辩之使,持大王亲笔国书,星夜入蜀!信中可痛斥孙权背信弃义,袭夺盟友之卑鄙,表达我大魏对玄德公之‘深切同情’与对东吴之‘强烈愤慨’!
更可暗示…若玄德公挥师东征,我大魏愿在侧翼…予以‘有限度之策应’,以‘共讨国贼’!言辞务求恳切,‘义愤’务必填膺!此乃…火上浇油,乱其心志!”
“二者,”司马懿眼中寒光更盛,“密令荆州边境守将,如文聘、满宠等,多派精干斥候,扮作商旅、流民,甚至…溃散的吴兵!深入蜀吴对峙前沿!散播流言!或言东吴已秘密割让江夏、长沙于我大魏,换取我出兵夹击刘备!或言刘备因关羽之事迁怒于荆州降将,欲行屠戮!
或言…那陈到救关羽,实乃拥兵自重,欲取关羽而代之!流言务求纷杂狠毒,直指其痛处!此乃…投石问路,裂其根基!”
他微微躬身,声音带着一种掌控棋局的自信:“待蜀吴之弦崩得更紧,怨气积累更甚,内部裂痕更深…待其两败俱伤,精疲力竭之时…
大王再提虎狼之师,或南下取荆州,或西进取汉中,皆可从容布局,一击而定乾坤!此乃…以逸待劳,坐收渔利之上上策也!”
曹丕背对着众人,久久凝视着舆图上那枚被救走的赤红旗标和那支名为“陈到/白毦”的猩红箭头。
暖阁内只剩下炉火的噼啪声和众人压抑的呼吸。
良久,曹丕缓缓转过身,脸上所有的暴怒和烦躁都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一种深沉的、如同古井寒潭般的冰冷与决断。
他扫过司马懿,微微颔首,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
“准。”
“依仲达之策行事。”
“拟国书!遣使入蜀!言辞…越‘恳切’越好!”
“诏令文聘、满宠!荆州一线,给孤…把水彻底搅浑!”
“孤,要看到蜀吴流更多的血!”
---
白帝城,行宫偏殿。
烛火摇曳,将陈到挺拔的身影投映在冰冷的石壁上,如同伺机而动的猛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