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年的温哥华春天,来得比往年更显急切些。
前一刻还裹挟着料峭寒意的风,转瞬间就被一股融融暖意驱散,空气里的清冷被春日特有的温润浸透。
诸天百货门前那条铺着青石板的小道,此刻成了樱花的世界——早樱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密密匝匝地缀满枝头,风一吹过,便如千万只粉蝶振翅,簌簌飘落,层层叠叠地铺满石板路,踩上去软绵绵的,带着花瓣特有的轻柔,空气中弥漫的清甜花香。
明楼站在百货二楼的窗前,指尖轻轻搭在微凉的窗沿上,目光漫过楼下那片绚烂的樱色,眼底漾开一抹浅浅的笑意。
他望着庭院里那几株姿态优雅的樱花树,此刻愈发清晰而笃定——趁着这大好春光,那个被樱花树温柔环绕的庭院里,办一场“中西文化交流会”。
他想,这样既能让更多人领略到梦卿那些凝聚着心血与巧思的精美绣品的独特魅力,也能让店里那些独具东方韵味的商品,被更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见、欣赏。
“爸爸,您看!”小明的声音传来,他站在庭院中央,正指挥着几个身形灵活的智能伙计挂起一只只红灯笼。
“智能伙计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了!”灯笼面上,是明悦精心绘制的水墨画,或远山含黛,墨色氤氲如薄雾;或近水含烟,笔触灵动似有声,满满都是东方独有的雅致意趣。
而灯笼的提手处,却系着几缕色彩明快的西式彩带,红的像火焰,蓝的似晴空,黄的如暖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中西元素就这样不着痕迹地巧妙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毫无违和之感。
“餐饮楼那边,智能厨房的厨师早就忙活开了,”小明又转过身,指了指不远处飘出香气的方向,脸上带着几分得意,“已经备好了双皮奶、杏仁糊这些我们中式的甜品,滑嫩香甜;也烤好了曲奇、蛋挞这些西式点心,酥脆可口。”
他又抬手指了指旁边的茶·咖啡厅,眼底闪着光:“里面也早就煮上了龙井、碧螺春,茶香醇厚;还有现磨的蓝山咖啡,香气浓郁。”
梦卿站在庭院中央,身上那件月白色的缎面旗袍,是明萱特意为她量身定制的,领口、袖口的剪裁都恰到好处,勾勒出她窈窕的身姿。
旗袍的衣襟上,是她自己绣的一圈缠枝莲,莲花含苞待放,枝叶缠绕,针脚细密,精致得让人移不开眼。
她的目光随着那些被智能伙计一一挂起的绣品缓缓移动,眼神里满是珍视。
兰草纹的桌旗被铺在那张古朴的红木长桌上,叶片的脉络在光线下清晰可见,细腻得仿佛下一秒就会沾染晨露,焕发生机。
一条绣着凤凰图案的披肩,色彩艳丽夺目,凤凰的尾羽层层叠叠,羽毛的纹理栩栩如生,被轻轻搭在旁边一张欧式沙发的扶手上,华贵的绸缎与沙发柔软的绒毛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
还有那几十块绣着不同花样的帕子,有并蒂莲开,娇羞欲滴;有喜鹊登梅,灵动活泼;有猫戏蝶飞,憨态可掬……
它们被细绳串成一串,像风铃一样挂在樱花树下,风一吹过,丝线与丝线轻轻碰撞,发出“叮咚”的清脆声响。
“明先生,汪老板娘,你们……”梦卿的声音轻轻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有些紧张地绞着围裙的一角,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指节都有些发红。
汪曼春走上前,温柔地帮她理了理旗袍微乱的领口,指尖带着暖意,动作轻柔。
她看着梦卿,眼神里满是鼓励,温暖而有力量:“你的绣品就是最好的名片,一针一线都藏着你的心意和本事。”
她顿了顿,指了指不远处那幅《归雁图》绣品,继续说道:“比如那幅《归雁图》,你不是说,是想绣给所有在异国他乡、思念家乡的人看吗?那样真挚的情感,大家一定能感受到的。”
交流会准时开始,庭院里很快就挤满了人,热闹非凡。
有穿着笔挺西装、言谈举止沉稳的商人,他们目光锐利,在绣品和各式商品间来回扫视,似乎在寻找着潜在的商机。
有穿着剪裁合体的旗袍、妆容精致的华裔太太,她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轻声交谈着,不时被绣品上精巧的图案吸引,发出低低的赞叹声。
还有几个抱着画板的艺术家,他们一边眯着眼仔细观察着绣品的细节,一边在画板上快速勾勒着,眼神里闪烁着创作的灵感。
大家纷纷围在梦卿的绣品前,不时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惊叹于她竟能将细细的丝线绣出羽毛般的层次感,那凤凰的羽翼,层层叠叠,光影交错。
有人则格外喜欢那些藏在花纹里的小细节,比如一朵刚刚含苞待放的梅,花瓣上似乎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又或是一片带着露水的叶,叶脉清晰得仿佛能数出来,连叶尖那一点嫩红都栩栩如生。
“妈妈,妈妈,你快看!”一个扎着金色马尾辫的小女孩,挣脱了母亲的手,小跑到樱花树下挂着的帕子前,指着一块绣着猫戏蝶图案的帕子,小脸上写满了惊喜,眼睛瞪得圆圆的,亮晶晶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