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晨光温柔地洒在潮城卫校的校园里,周末的清晨比平日多了几分宁静。詹晓阳走过办公楼前,看到悬挂的红色横幅热烈庆祝教师节,嘴角不禁扬起微笑——这个年代的教师节祝福总是如此朴实而真挚。
校门入口处的花圃旁,几个身影已经等候在那里。詹晓阳加快脚步,看到玉雪师姐正在清点人数。
晓阳来了!玉雪师姐笑着招手,就等你了。
詹晓阳不好意思地挠头:没迟到吧?
刚好准时,江玲师姐看看手表,咱们出发吧。
今天同行的都是饶北饶阳镇的老乡:詹玉雪、詹江玲两位师姐,加上新生詹清容、詹巧凤、刘小惠和詹晓阳。清一色的年轻人,脸上都带着周末出游的兴奋。
咱们怎么去?詹巧凤好奇地问。
当然是坐三轮车!玉雪师姐神秘地笑笑,来潮城不坐三轮车,等于白来。
校门外,一排人力三轮车整齐停放着。车夫们见到学生模样的人,纷纷热情招呼:同学要去哪?便宜拉你们!
这个年代的人力三轮车确实是潮城一大特色:车厢漆成绿色或蓝色,顶棚撑着遮阳布,座椅上铺着绣花坐垫。虽然简陋,却别有一番风味。
六个人分坐三辆车,詹晓阳自然和刘小惠同乘一辆。车夫吆喝一声,蹬起踏板,三轮车缓缓启动。
右拐驶上护堤路,眼前的景象瞬间把人拉回到另一个时代。花岗石砌成的路面凹凸不平,车轮碾过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左侧是古老的城墙,斑驳的墙面上爬满青藤,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右侧是热闹的小摊贩,卖糖葫芦的、卖草粿的、卖手工艺品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坐稳喽!车夫提醒着,三轮车在石板路上颠簸前行。刘小惠下意识抓住詹晓阳的衣袖,随即又不好意思地松开。
十来分钟后,车夫喊道:北阁佛灯到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阁楼,飞檐翘角,黛瓦粉墙。阁前古木参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棵巨大的榕树,气根如须,仿佛一位长须老者守护着这片圣地。
这就是北阁佛灯,玉雪师姐如数家珍,潮州八景之一。据说古时这里有佛灯长明,为韩江夜航的船只指引方向。
登上石阶,可见阁内供奉的佛像。香烟缭绕中,佛像面容慈祥,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座古城。詹晓阳注意到刘小惠虔诚地合十礼拜,神情庄重。
阁后有一处观景台,可远眺韩江。江面舟楫往来,白鹭翩飞,对岸的笔架山青翠欲滴。江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
快来拍照!江玲师姐拿出相机——在那个年代,能拥有相机的可不多。
一行人轮流在古阁前留影。轮到詹晓阳和刘小惠时,玉雪师姐故意说:站近一点嘛,镜头装不下!刘小惠脸红着往詹晓阳身边靠了靠,快门按下,定格了青春的画面。
从北阁佛灯出来,大家决定步行前往湘子桥。沿着江边小路行走,江风送爽,十分惬意。詹清容最为活跃,时而小跑向前,时而停下来等大家,银铃般的笑声一路相随。
晓阳和小惠前几天来过了吧?玉雪师姐问。
詹晓阳点头:晚上来的,夜景很美。
白天有白天的味道,江玲师姐说,特别是过桥去韩师那边。
湘子桥依旧人来人往。走在古老的桥面上,看着随波起伏的江面,别有一番韵味。詹晓阳这次特意注意了桥上的石刻,前世匆匆而过,错过了许多细节。
穿过湘子桥,对岸就是韩江师范学院。校园依山而建,红砖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比卫校多了几分文气。
大家在校园里的凉亭休息,江玲师姐说:我去宿舍找老乡,让他带咱们进韩文公祠。听说能省门票呢!
不一会儿,江玲师姐带着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回来。这是韩师中文系的敬文学长,跟我一个村的。她介绍道,今天给我们当导游。
敬文学长推推眼镜,文质彬彬地说:欢迎卫校的同学。韩文公祠我熟,带你们走条近路。
果然,他带着大家穿过一条林间小路,绕过正门,从一个侧门进入了韩文公祠景区。詹晓阳记得前世门票要20元,相当于当时学生三天的伙食费呢,能进入确实让人开心。
韩文公祠是为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而建。一进景区,就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古木参天,碑刻林立,主体建筑庄重典雅。
学长不愧是中文系的,讲解起来头头是道:韩愈曾被贬到潮州做刺史,虽然只呆了八个月,却为潮州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修水利、兴教育、驱鳄鱼...所以潮州人建祠纪念他。
正殿内供奉着韩愈塑像,两旁楹联写着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詹晓阳仔细观看殿内的碑刻,很多是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的诗文。
看这个,刘小惠指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是《祭鳄鱼文》呢!
詹晓阳凑近细看,果然是的。传说韩愈写下此文后,潮州的鳄鱼就迁走了。
祠后还有一处碑廊,收藏着历代名家的书法碑刻。詹清容看得特别认真,不时拿出小本子记录。我是文学爱好者,她不好意思地解释,看到好句子就想记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