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卫校早晨确实热闹的很,因为离家近的同学赶早回家团圆。
从食堂出来的詹晓阳一声轻叹,怎不想回家团聚,无奈离家远啊。
又是一年中秋时,每逢佳节倍思亲。
白天詹晓阳就在宿舍里一封接一封的给初中要好的同学们写信回信,当然最重要的是给家里写信。
下午,他带着刘小惠去拜访了机思师兄和几位师姐。饶城饶北客家地区素有“省尾县角”之称,离城着实有点偏远,95年还没开通高速,坐一趟车得好几个小时,所以老乡们几乎没有回家过节。
夕阳垂下,一轮明月高挂,詹晓阳站在宿舍窗前,望着天边圆圆的月亮,手里捏着刚从牌坊街买回的腐乳饼。油纸包裹的饼还带着温度,散发出淡淡的南乳香气,让他想起母亲做的腐乳肉和大姨家做的豆沙月饼。
晓阳!楼下传来熟悉的喊声。刘小惠站在宿舍门口,白色连衣裙外套着件浅蓝色开衫,发梢别着个月亮形状的发卡,在暮色中微微发亮。快点来,师姐带我们去参加中秋聚会,大家都到齐了!
詹晓阳抓起背包跑出宿舍,差点撞翻路过的黄涛,他的上铺。约会啊?黄涛挤眉弄眼,被詹晓阳一个肘击怼在肋骨上,夸张地嗷嗷叫起来。
别闹,詹晓阳压低声音,就是同乡聚会......
知道知道,黄涛揉着并不存在的伤处,同乡聚会嘛,都懂~
詹晓阳懒得解释,快步走向刘小惠。她今天格外好看,月光还没完全升起,却仿佛已经有一层柔光笼罩着她。走近了,詹晓阳闻到淡淡的柚子香——想必是刚剥过柚子,指尖还留着清香。
就等你了,刘小惠转身带路,玉雪师姐她们已经去沙滩占位置了。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校园。周末的校园静悄悄的,偶尔有留校的学生骑车经过,车铃在暮色中清脆作响。詹晓阳的背包里,腐乳饼和两瓶大汽水相互碰撞,发出轻微的声响。
带了什么?刘小惠回头问。
腐乳饼,詹晓阳老实回答,牌坊街老字号买的,还有可乐,本来今晚在我宿舍里吃喝的。”
真巧,我也带了柿子饼,刘小惠晃了晃手里的纸袋,我妈做的,上次来时特意给我留下的。
詹晓阳的喉结动了动。在老家,腐乳饼是过年过节才做的奢侈点心,要用上好五花肉和红腐乳腌制,外皮酥脆,内馅咸香。母亲做的腐乳饼总是先给老人和客人,自己只舍得尝一小块。
潮江大桥下的沙滩比想象中热闹。三三两两的人群散布在月色里,有人围坐野餐,有人放纸船,还有几个孩子在浅水区嬉戏,笑声随着江风飘来。远处,玉雪师姐挥舞着手电筒,光束在黑暗中划出明亮的轨迹。
这儿!江玲师姐的声音传来。
走近了,詹晓阳看清了聚会的人群——玉雪、江玲两位师姐,詹清容,詹巧凤,还有几个同乡女生,围坐在一块铺开的蓝白格子野餐布上。布上已经摆满了食物:月饼切成小块,整齐码在油纸上;柚子剥成花瓣状,果肉晶莹剔透;鹿角饼(饶北老家独有特产,一辈又一辈的人从小吃到大。)堆成小山,还有几包用报纸裹着的奶油糖。
晓阳来啦,玉雪师姐拍拍身边的空位,专门给你留的位置。
詹晓阳局促地坐下,把背包里的腐乳饼和汽水拿出来。师姐们带来的食物太丰盛,他的贡献显得微不足道。
牌坊街的腐乳饼?江玲师姐眼睛一亮,她迫不及待地拆开油纸,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满足地眯起眼睛:还是那个味道......
詹晓阳松了口气。他特意问了本地的同学汪楷,才找到这家最正宗的老字号,看来没白费功夫。大家开始分食月饼,詹晓阳接过刘小惠递来的一小块莲蓉蛋黄,指尖不小心相触,像被烫到般迅速缩回。
今天月亮真圆,詹巧凤仰头望着天空,比昨晚还圆。
确实。月亮悬在潮江上空,圆满得近乎不真实,银辉洒在江面上,碎成无数跳动的光点。詹晓阳想起老家的中秋夜,月亮总是从东山坳升起,被山峦切割得有些残缺。而眼前这轮江月,毫无遮挡地悬在开阔的天幕上,美得让人心颤。
想家了吧?玉雪师姐突然问。
没人回答,但咀嚼食物的声音明显轻了下来。刘小惠低头掰着柚子,长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阴影;詹巧凤望着月亮发呆;詹清容则小口抿着汽水,喉间轻轻滚动。
詹晓阳的胸口突然涌上一股冲动。他清了清嗓子,轻声哼起一首歌:那一夜的月亮,如水弯弯我心惆怅......
这是刚学会的潮语歌曲《那一夜的月亮》,歌词简单却饱含乡愁。詹晓阳的潮语发音还不算标准,但胜在感情真挚。歌声飘荡在月光里,像一片轻柔的羽毛,拂过每个人的心尖。
......夜空茫茫江悠长,夜中月高挂不移不变,何时才相见……....
唱到这句时,詹晓阳的声音微微发颤。他想起前世的中秋夜聚会,他没有唱歌安静的出奇,刘小惠连碰了他好几次都没有说什么,只是乐呵呵的看着听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